
某外贸企业成立于2001年,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针织品、服装等,因汇率波动频繁,企业通过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衍生品对冲风险。近期,该企业法务反映其对签署的衍生品交易合同条款理解不足,担心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生法律风险,为进一步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火墙”,特向市南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寻求帮助。
(一)重点排查,合同法律风险“早提示”
山东国曜琴岛(青岛)律师事务所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围绕企业关注的衍生品交易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点对点”提示:一是为该企业讲解衍生品协议条款的含义。该企业签署的衍生品交易协议版本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简称“ISDA”)协议版本、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NAFMII”)协议版本,协议内容包含主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及附件。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就协议中的“特定交易项下违约”“交叉违约”“提前终止”等重要条款进行了讲解,提示企业上述条款设定的违约事件包含主协议签署方信用支持提供者和特定机构;交叉违约金的“起点金额”应与银行协商后填写;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出现违约事件或终止事件,则银行可对相关交易进行平盘,企业将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等。二是提示企业注意“信用支持条款”“履约保障条款”中关于追加保证金情形的约定,协议约定如净支付金额超过了保证金余额,银行有权要求企业追加保证金,因此建议企业财务人员同步盯市,了解交易结构,建立衍生品台账,完善与银行工作人员的沟通记录,在签署后续法律文件时也应先经过法审。
(二)定向服务,业务法律风险“早防范”
针对外汇衍生品整体业务中常发生的争议点及交易重点内容,惠企法律服务团队结合最新监管规定,为企业进一步提供衍生品交易法律知识培训。一是就最新的《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对非金融机构可豁免初始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的规定与该企业情况进行了对比;会同财务人员梳理《办法》中规定的初始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的计算频率、计算复杂度、实施阶段的要求;就跨境交易可适用的情形及保证金要求适用司法管辖区的情况进行了讲解,帮助企业简单了解银行背对背交易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理解衍生品业务知识。二是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解读,使企业了解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管要求,也明确企业应符合交易主体适当性要求,相关业务应有真实需求背景的基础资产或基础负债,避免虚假陈述,建议企业主动及时了解金融监管规定,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全面体检,公司管理缺陷“早完善”
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进一步对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架构等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梳理,针对业务部门与法务部门间存在信息差的现实情况,建议企业建立“业务+法务+财务”三方会签机制,通过集合审议等方式,降低各部门认知差异带来的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本次惠企法律服务通过“点、线、面”三维赋能,帮助企业实现法律风险识别节点前移,避免企业因合规认知不足陷入纠纷。此次服务实现了从单一业务风险规避到全面企业管理的合规升级,为涉外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合规经营提供了可复用的风险管理范式。下一步,市南区将围绕赋能“1+6+N”产业链企业发展这一中心思想,推动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依托搭建的园区楼宇平台开展企业走访、法治体检等惠企法律服务活动,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