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媒体聚焦 | 山东法制报: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新生之路——青岛监狱开创“国学课堂进狱园”教育改造新模式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7-29 来源 : 青岛市司法局
字体大小: 打印

近日,青岛监狱陆续收到了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累计捐赠的7500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图书。这是监狱与学院签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共建共享、探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积极举措。

“本次战略合作,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2025年3月,青岛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高振明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宋立清在协议签约仪式上,就双方合作框架和实施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监狱与学院的合作源于一次文化调研契机。2024年11月,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负责人应邀走进青岛监狱开展文化专题调研并举办国学讲座,此行为双方日后达成合作意向奠定了基础。将合作纳入重点工作和长远规划,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年度工作细则,建立机制保持常态联络……随着一系列思路举措落实落细、循序推进,合作方向及路径渐现并步入加速轨道。依托青岛监狱“大道同行”中华文化讲堂,双方目前已联合举办系列讲座21讲。

将儒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相结合,开设“崇德尚法”专题课;以国学典籍为蓝本,开发“家庭伦理与社会关系修复”系列课程……青岛监狱借助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联合创新创立文化“两创”教研室,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现代化的解读与重构,共同开发兼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核心教学体系,精心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课程。

青岛监狱立足“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亮点特色,打造“明道化人”教育改造品牌,先后开展“砺新”国学讲堂、“大道同行”中华文化讲堂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罪犯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重塑罪犯的价值观,用经典智慧点亮罪犯的新生之路。

编发优秀传统文化“口袋书”,组织沉浸式朗诵活动、情景剧创作展演,开展“一封家书”等认罪悔罪主题演讲……青岛监狱坚持利用传统节日、抓住重要节点开展文化学习活动,增强罪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把讲政治、讲法治贯穿学习活动全过程,注重加强形势政策的答疑解惑,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法治观念,为帮助罪犯回归社会、重塑新生树立改造信心、提升适应能力。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特点,开展“义利之辨”教育、培养“克己复礼”理念等,提升“精准化”教学实效;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倡导“仁者爱人”“和为贵”等儒家思想,推动形成“人人和气、监区和美、监狱和谐”的精神风貌;以法治教育强化遵规守纪的行为养成,引导罪犯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落实……在探索实施新模式的实践中,“以文化人”赋能监管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有力维护了监管场所安全。

青岛监狱以社会化开放办学机制打破传统教育壁垒,主动对接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青岛市民盟等社会团体的专家智库,构建起“专家学者+名校教师+监狱警官+社会志愿者”的多元化师资体系。精心打造以监狱“明道化人”“大道同行”等大讲堂为主阵地、以监区微课堂为辅助、以罪犯自主教育为补充的立体化课堂体系。开设传统书画创作、烙画、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课程,合作开展教学研讨、教材编制、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等工作。此外,监狱联合新华书店进行文化帮教,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加强亲情帮教,引入“黄丝带”社会组织帮教,开展法律专业咨询援助……通过各方联动、齐心协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改造的生动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