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填补国内标准空白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0-15 来源 :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大小: 打印

  

  10月14日是第52届世界标准日。在当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该地方标准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年来,市人社局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新型认证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跨部门整合民政、交通、医疗、公安、银行等部门10亿多条数据信息,全方位分析判断养老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态,并持续在“拓展数据源,提升准确率、扩大覆盖面”上深挖潜力,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94.5%,全市200余万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实现“无感知免打扰”认证。

  我市大数据认证创新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大数据认证系统日趋完善,大数据认证通过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的目标,切实解决了以往退休人员每年需要在规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地进行资格认证才能继续领取养老金的难点堵点问题,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普遍认可。

  为了让这一成熟的经验做法更加规范有效的推行,更好地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市人社局对原有的认证方法进行了再优化、再提升,自2020年6月起开始《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立项、编制、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几个阶段,最终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用地方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认证服务规范》共9章,规定了我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的认证有效期和预警期、工作职责、大数据认证平台、服务流程、服务保障以及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该地方标准的制定,一是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为全国大数据认证领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二是规范了服务流程,将我市近年来在全国首创的大数据认证经验做法上升为标准进行规范。三是提供了借鉴样本,细化和明确了认证数据采集来源和种类、数据属性标注、大数据的分析框架模块等具体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不断深化大数据认证创新成果,在持续扩大数据来源的基础上,同步提高数据的时效性,通过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大数据认证准确率,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精准发放,更好地维护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