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围绕就业优先,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0.64%。组织召开全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社系统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12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等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在西海岸新区试点打造全省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加大招聘力度,举办“百日千万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山东省春风行动”“千行万业系列招聘会春季专场暨环渤海毕业生招聘会”等系列招聘活动。建成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大市场,全市零工之家达到20个。实施“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扩容行动,持续推进“社区微业”行动,全市累计建成乐业服务站400家。加强就业困难群体“敲门送岗”援助,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累计安置12.13万人。创新实施“人工智能+就业”行动,在全省首批试点建设“数智就业”服务区。强化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近3年累计培训1.5万余人次。推进创业赋能中心建设,构建全流程、多层次、全方位创业服务模式。开展创业陪跑行动,组建创业导师和创业服务专员队伍。深化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在孵企业1300余家,带动就业1.4万人。创新打造跨省域创业资源共享机制,培育“青岛—普洱”创业联盟品牌,促进创业资源跨区域共享。实施新一轮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扶持创业2.3万人。
(二)围绕扩面提质,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65.17万、293.73万和344.11万人。聚焦新增就业、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群体,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3.35%。落实失业、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5.77亿元。稳妥有序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落地见效,上半年按规定办理职工退休26032人。推进企业年金发展,建设企业年金标准化服务驿站,全市建立年金企业3230家,参加年金职工近16万人,基金规模超过109亿元,三项数据均居全省首位。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累计开户227万户,缴存金额超过15亿元。深化实施新型工伤保障制度,首次列入市办实事,2200余家市场主体、19.21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468名工伤失能者享受伤养服务。严格规范工伤认定程序,获批省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鉴定专家门诊试点。推进社保数字员工、智能综窗AI柜员建设,探索建设项目、机关事业单位社保业务“社银联办”服务机制,在全省先行先试“高效办成一件事”社企联合退休预服务。推进社保卡多领域融合应用,发放电子社保卡733.89万张,首发“崂山风景区社保惠民卡”。制定补缴业务交叉复审办法(试行),加强社保基金智慧化监管,确保基金资金安全。
(三)围绕支撑赋能,加快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全市引进集聚各类人才11.98万人,其中首次来青青年人才5.09万人。制定《强化人才支撑引领,赋能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出企业人才保障、产教融合育才、人才评价激励、平台建设支持等四项计划14项创新举措。实施引才行动,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高校学子看家乡”暨“青雁归巢”寒假行、来华留学生走近青岛、首届“青和力”留学人才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筹办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才招引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部署,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全市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数量从92个增至135个,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8万人次。积极推进“新八级工”制度落实,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7万余人次,评聘特级技师13人、首席技师3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占比达50.1%。服务我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举办青岛市首届技能新星职业技能大赛。组团参加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我市获得16金、14银、11铜的优异成绩。3月18日,央广总台对我市创新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才需求精准对接做法进行专题报道。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揭榜挂帅活动,全市规上机构营收149.8亿元。在全国率先推行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即申即享”服务模式,提升人才政策兑现质效。聚焦优化升级青年人才发展生态,整合22个部门政策资源,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青年人才聚青就业创业28条措施,增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四)围绕和谐稳定,大力加强劳动关系治理。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注重劳动关系风险源头防控,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效能。持续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监管,对全市劳务派遣单位经营情况进行核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经营行为。加强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业务系列培训,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预防调解服务。加强调解仲裁机制创新,仲裁办案指导、异步庭审等5项工作获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机制创新试点。上半年,全市两级调解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万余件。加强劳动权益维护保障,统筹协调全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深入开展欠薪治理质效提升攻坚行动。落实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加强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规范实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全市3615个工程项目完成工资保证金存储。
二、存在问题挑战及下步措施
当前,全市就业需求总量继续维持高位,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压力加大,人才培养和重点产业发展结合程度还不够,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增加,需要更加积极妥善应对。下一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就业创业稳中向好。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文件,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实施在青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见习实习专项计划,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加强困难群体分级分类精准帮扶,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就业”行动,优化升级创业赋能中心,加快建设就业赋能中心,完善全链条创业培育体系。
二是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效。健全扩面资源数据库,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妥实施延退改革。落实全国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机制,深化实施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建设百家企业年金标准化服务驿站,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三是推进人才集聚增量提质。着眼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瞄准产业、企业、项目人才需求,全面发起招才引智新攻势。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实施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常态化晋升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多元化、多层次公开招聘体系。制定青岛市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优化人才服务。
四是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联合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加强劳动争议大数据监测预警和联动处置,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业务系列培训。推进仲裁院调解中心、街道(镇)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持续开展欠薪治理质效提升攻坚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