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民生保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突出就业优先,坚决稳住就业基本盘。新增城镇就业18.2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52.06%;扶持创业1.9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65.97%;引领大学生创业4788人,完成年度计划159.6%;获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3亿元,创历史新高。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强化稳就业工作十项措施,加大稳岗扩岗政策支持。推出“青岗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政策,为1.42万户企业发放社保和岗位补贴2.05亿元,稳岗2.96万个。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扬帆起航”等行动,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开展就业援助月、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招聘大集等活动,“一区一家”打造零工之家服务品牌,失业人员再就业4.64万人。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岗位5.05万个,完成市办实事目标的136.49%,全省率先完成年度安置任务。三是保障企业用工。开展“春风行动”“国聘行动”“民企专场”等招聘活动550多场、发布岗位29.5万个。实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为全市974家重点企业提供各类用工服务。四是加强创业扶持。推进“创业一件事”平台建设。实施“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启动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创业城市合伙人百企加速营,举办“青创四季”系列活动,开展“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线上线下惠及133.7万人次。
(二)突出兜底保障,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15.65万人、282.43万人、330.4万人,比2022年底分别增长3.66万人、1.01万人、0.49万人;及时足额发放养老、工伤待遇292.28亿元,我市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10个社保标杆城市之一。一是深入推进扩面征缴。实施数字化扩面行动,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4.1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1.9%。实施特定行业精准扩面,9729名快递员参加社会保险,1305名快递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聚力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累计2780家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超过73亿元。二是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创新制定人才年金试行办法,为全省提供“青岛方案”。扎实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先行试点,政企协同提升试点质效,全市有114.8万人开设账户。创新构建“工而防伤、伤而尽保、保而早康”的系统化工伤保险机制,在全国率先试行补充工伤保险和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完成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三是扎实筑牢基金安全。部署开展失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对三年以上补缴业务、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补发、老农保衔接等业务进行数据稽核。推进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开发“社会保险经办业务风险防控平台”“预决算智能分析”和“基金无纸化审批”系统。
(三)突出人才集聚,有效激发城市发展澎湃动能。引进集聚人才11.4万人,同比增长28.5%。一是广开门路“引”。建立“部门协同、市区联动”“项目吹哨、专员报到”工作机制,首次组织企业院所走进港澳高校引才,首次举办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举办“青雁归巢”等引才活动130多场。上半年,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4.51万人,同比增长3.5%。二是多措并举“育”。大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目录分别达到176个和123个,培训6.7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81.7%;新增自主评价备案企业56家,开展自主评价3912人次。高水平承办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我市参赛人员获得金牌19枚、银牌10枚、铜牌7枚。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创新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举荐制,新增中级以上专技人才1.03万人。修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改革高层次人才评价管理机制。三是优化生态“服”。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功争创部省共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双国字号”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城市。出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19条措施,全面推行“一式四化”人才服务新模式,提升人才服务质效。
(四)突出系统治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推进劳动关系协商共治。出台深化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措施,部署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评价工作,创新劳务派遣管理“服务+监管”模式,探索打造企业“健康体检”APP,加强新就业形态企业用工风险防控。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统计。二是促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构建劳动争议“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加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建设。全省率先启动仲裁案卷电子化。在市南区设立首个“劳动保障维权综合资讯服务岗”。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857件,仲裁结案率99.13%、调解成功率82.79%,同比分别提升2.2和14.26个百分点,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1.89亿元。三是强力推进根治欠薪。开展欠薪线索集中清理“雷霆行动”,创新推行“人盯项目”管理责任制,构建“五员”管理欠薪治理格局。扎实推进数字监管,打造“农民工工资权益一件事”信息平台。加大工程建设领域欠薪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3起,案件按期结案率100%。
(五)突出便利温馨,不断提升人社服务质效。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上好深学细悟“必修课”,坚持读原著、悟原理,举办4期专题读书班。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三进三送”等调研活动。当好践行宗旨“服务员”,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完成帮办代办事项255项,推动解决疑难事项136个。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强化政策供给兑现、提升经办流程便利化等,创新开展“六大重点攻坚行动”。加强人社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优化图文、视频政策解读,人社“政务公开日”主动进市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直接服务企业群众。编制实施2023年人社领域“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牵头推进胶东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跨地区“一体化”协同改革试点,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优化人社政策宣传解读机制,累计播出“月月讲”12期、“周周问”29期,超过400万人次收听收看。三是深化人社数字转型。深入实施青岛人社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创新推进“社保参保一件事”,创建企业职工参保“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人事工资电子档案系统。全国首创基于社保卡的民政养老服务。全省首创“智慧社保统计平台”,填补省集中社保系统对数据综合管理和应用的空白。
二、存在困难问题及下步打算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凸显,尤其是青年人才就业工作需要加大力度,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精准度有待提高,人才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化人才配置需要继续加强,劳动关系领域争议案件仍时有发生,需要更加积极妥善应对。下一步,将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压实扛牢稳就业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稳就业、省“一稳三促”工作部署,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健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机制,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水平,深化青岛创业创新赋能中心建设。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深入推动精准扩面工程,推进“参保一件事”建设。扎实推进个人养老金试点和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试点。健全智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
三是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进实施“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行动。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高水平举办“博士行”“蓝洽会”等活动。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推进青年人才引进攻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推进劳动治理提质增效。推动实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措施,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企业用工指导。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和权益保障机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行动,进一步健全协同机制,构建“欠薪治理共同体”。
五是打造有温度的人社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推进人社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上网、统一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