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农业农村局以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按照“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思路,聚焦村内路边村庄周边三个区域31个短板弱项,采取“一线督导、暗访评估、现场观摩、排名通报、奖优励后”的打法,层层传导压力、促进工作,使全市动起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农村呈现出干净美丽有序新面貌。累计有2个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和视察调研。强化部门协同。印发《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制定评价标准,充实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覆盖督查。强化上下联动。建立周调度制度,推动区(市)领导141次进现场抓落实,镇(街道)开展“争先进、创典型、树标杆”形成常态。
二是加强重点区域拓展整治。会同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务管理、园林等部门一体推进。在村内,实施“清脏治乱”行动,清理垃圾48万吨、残垣断壁5736处,打造“微景观”1.5万处。在村庄周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死角清除月”攻坚,清除围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在道路沿线,开展美化绿化行动,疏通沟渠9627公里,新增绿化46万平方米。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集中攻坚。抓好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开展第三方抽查暗访,对发现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抓好基础薄弱村提升。建立镇街主要领导帮包机制,开展重点帮扶,推动基础薄弱村庄大整治大提升,推动一批落后村实现大变化。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运行规范》等文件,强化配设施、优处置、促回收,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7万吨。
四是加强重点机制完善。做实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评估打分、排名通报办法,开展81个镇街道全覆盖“四不两直”抽查评估。对每次大排名位列前20名的镇(街道)给予每个镇街15万元的激励奖励。强化群众参与机制。通过网格化、积分制、农户三包等,累计发动农民194.2万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6轮集中报道,农业农村部推广经验2次,全国人居环境公众号刊载典型5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