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14040218号提案原文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6-13
字体大小: 打印

关于种质资源保护及育种攻关 促进良种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等重要指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山东是农业大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青岛作为我省“强龙头”,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在新形势下,如何瞄准种业薄弱环节,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支持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市农业良种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种业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开展畜禽水产育种、作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以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持续夯实我市种业创新优势地位,不断积蓄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企业实力增强。青岛清原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自创“基因敲高”技术,是我国基因编辑领域的重大突破。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育成康大1、2、3号肉兔配套系,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三倍体牡蛎,实现我国沿海牡蛎主产区全覆盖,占据北方牡蛎养殖市场的70%。二是创新资源集聚。拥有农科院烟草所、省花生研究所等一批优秀育种科研单位,建有国家、省、市各层级实验室平台,拥有便利的港口等交通贸易条件,资源及区位优势显著。三是产品特色鲜明。我市农作物种业形成了以蔬菜与花生种子为主、小麦与果树等其他种子为辅的产业格局,三倍体牡蛎、刺参等生物育种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二、问题与短板

总体上看,我市种业发展基础良好,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在发展种业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但在种企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了种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亟待加强。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而我市农业种质资源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保存分散、信息不全和追踪监管难等问题,难以进行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保护、管理和利用。

二是育种研发能力有待提升。在生物育种方面,青岛市只有清原作物等少数企业,在技术应用和成果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他多数种业企业因为研发投入较大、人才设备短缺等原因,生物育种技术应用较少,“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抗逆广适、宜机宜饲”突破性重大品种原始创新较少。

三是种业技术人才资源短缺。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种企,中小企业由于地处镇村、实力弱、发展前景不明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或留住人才,受限于科研条件与人才配置,种企科研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我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结合畜禽、水产、作物等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加强本土特色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鼓励各类主体高标准建设种质资源库,完善种质资源重要特性特征数据,利用信息化、智慧化等现代管理手段,有效整合行业种质资源数据,提高种质资源集中、高效管理水平,推动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实时追溯、开放共享。

(二)加速现代种业企业高质量成长。加快种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梳理产业优势、强化科技指导,鼓励和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构建国内先进的育种研发平台和商业化育种体系,优化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提升我市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青岛本土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三)支持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及设备研发。支持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育种关键技术攻关,聚焦突破现代育种设备“卡脖子”技术,引导种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与基层示范单位密切合作,示范应用先进育种技术,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