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14040136号提案原文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6-13
字体大小: 打印

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与传承的提案

 

一、基本情况

在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市农耕文化渊源流传,从区域面积维度看,我市85%是农;从农作物产出维度看,粮食、蔬菜年产量超300万吨、600万吨,肉蛋奶、水产、果品均超100万吨。胶州辣椒、平度泡菜、莱西花生等,出口势头强劲。作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突出的大中城市,青岛“大都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地区在传承农耕文化中建立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体验馆等,为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通过调研发现,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耕文化普查不全面,资源库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确认的农耕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解读,仍存在优秀农耕文化处于待识别、待挖掘、待开发。

二是农耕文化传承存在断层风险,各年龄段队伍传承乏力。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队伍力量不足,青少年、儿童农耕文化传承教育的不够,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中关于种植、养殖、管理技术和耕作技艺等方面传承存在断层风险。

三是农耕文化体系建设仍需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关于农耕文化传承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相关政策资金支持的力度有限,对如何加强少年儿童宣传教育,发挥利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青壮年返乡致富,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与传统农耕文化互促互利互进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三、几点建议

一是持续做好农耕文化的摸底排查工作,以新技术推动新发展。组建专家团队,发挥县级博物馆力量作用,对现有资源库进行进一步挖掘解读,加快待挖掘、待识别农耕文化资源研究进度。探索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打造集农耕文化故事传承、现代农业技术、优秀品牌宣传、亲子体验等于一体的趣味农文旅打卡新窗口。

二是加大农耕文化宣传教育力度,探索系统性全面性趣味性宣传方式。进一步发挥农耕文化类研学基地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低龄段儿童、小学阶段的教育力度,将二十四节气等重要农耕节点融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实践体验课程,切实提升少年儿童农耕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各村镇党支部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开展支部联合学习等活动,通过老支书现场教学、家校共育、亲自研学等方式,多角度提升宣传力度。鼓励各村镇党支部通过组织支部活动、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借助传统佳节,吸引鼓励青年力量返乡创业,增强中青年队伍力量。

三是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产业发展促文化传承。鼓励各级农业现代化产业园立足园区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耕文化研究,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各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企业家精神,立足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联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深挖农产品文化根源脉络,为农产品“赋文化新能”,以扩生产、促销售反向助推农耕文化传承发展。

四是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为“土特产”贴好农耕文化新标签。我市拥有胶州大白菜、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茶、黄岛蓝莓、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马连庄甜瓜、里岔黑猪肉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在以产业“育”品牌的同时,更要以文化“塑”品牌,在“土特产”上大做文章,要深挖农耕文化,讲好“农耕文化故事”,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与文化品牌融合发展,打造青岛农产新“IP”,助力农耕文化延续,农业产业壮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