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404013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6-13
字体大小: 打印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与传承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深入挖掘保护农耕文化,拓展农耕文化多元价值,对于保障供给、就业增收、传承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中,我市占4席,崂山区马鞍红等1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一)挖掘保护农耕文化。组建全市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和专家库,保护乡土文化根脉。在全市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摸底排查,重点摸排历史传承100年以上的资源典型。经审核遴选,将平度大泽山葡萄栽培系统等12个项目列入青岛市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组建成立青岛市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库,围绕农耕历史文化类、种植业类、畜牧业类、规划发展类等4个领域,遴选入库专家44位,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宣传弘扬农耕文化。举办全省首场“大地流彩”农耕文化大讲堂,宣传推介我市农耕文化,观看人数达3.87万人。开展“大地流彩·青岛市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活动,举办广场舞大赛等36项乡村文体活动。制定《青岛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参评条件》,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农业研学基地3个,市级农业研学基地25个。支持中小学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到农业研学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市区中学生开展学农教育。

(三)发展利用农耕文化。支持农耕文化主题研学旅游发展,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乡村旅游用地可按规定申请使用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的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鼓励发展农耕文化主题研学旅游。积极推进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引领,目前已认定各类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营地)27家,培育了山后人家、东鲁生态农业等一批优秀农业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四)提升农品品牌价值。持续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崂山茶文化系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崂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17.58亿元。实施“青岛优品”工程,全力服务农品和品牌企业培育,“青岛优品”已遴选20家农品品牌,加大对胶州大白菜等农品品牌培育力度。组织“青岛优品”嘉年华、“青岛优品”故事大赛等活动,加大农品的品牌推广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耕文化摸底排查。开展“青岛乡村记忆”农耕文化情况摸底工作,形成青岛市“青岛乡村记忆”调研报告。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发挥市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库专业支持作用,持续开展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申报,推荐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多方面价值。

(二)加强农耕文化宣传教育。打造农耕文化展示区、体验区“两区”和展览馆“一馆”,作为农耕文化宣传教育窗口。持续开展“大地流彩·青岛市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活动,通过开展农民画艺术展征集等趣味活动,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农耕文化研学课程开发,增加学校实践课程比重。鼓励学校将农耕文化研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发掘乡村特色文化,通过传承发展、创新转化,有效发挥乡村文化联农带农作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农耕文化与山林景观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丰富拓展采摘、农耕体验、民宿度假、文创产品等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业态。

(四)加强农品品牌培育推广。依托“好品山东”“青岛优品”等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农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活动中,加大农品品牌宣传力度,展示品牌形象。鼓励农品品牌企业参与“青岛优品”线下展示等相关活动,讲好产品品牌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