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14040045号提案原文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6-13
字体大小: 打印

关于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守护“舌尖安全”的提案

 

一、基本情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农业病虫害发生平稳、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10%左右。

近年来,我市农业面源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年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负增长”。然而,农产品农药残留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如个别餐饮店的小油菜、山药、马铃薯、黄瓜等,分别检出啶虫脒、毒死蜱、噻虫嗪等农药残留项目超标。因此,建议加快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源头治理,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我省2025年降低农药施用量目标、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我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民生工程提供服务保障、守护好“舌尖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一)近年来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防控任务重、压力大。我市每年粮食播种面积720万亩,经济作物280万亩,果茶面积大约是55万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持续高发致害态势。同时,我市是“一带一路”布局中陆路和海路的连接点与衔接点,全球贸易和旅游的不断发展也为害虫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扩散蔓延风险持续存在。近年来,番茄潜叶蛾、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等重大入侵物种已传入我市。作物病虫害与外来入侵物种给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控任务重、压力大。

(二)在重视粮食安全的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农药在作物病虫害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紧急除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许多农户没有绿色植保理念,导致农药的过量使用、滥用,除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农药残留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大量杀死非靶标生物,破坏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病虫害抗药性增长越来越快,形成病虫害越打越多、药效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三、意见建议

  (一)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示范。绿色植保是指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针对种植户绿色防控理念淡薄、技术匮乏的问题,建议加强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示范,开展安全用药、植保施药等各类培训,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与应用。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农药影响生态环境的痛点,建议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广理化诱控(如色板诱杀、食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三)加强新发入侵物种前瞻性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针对新发入侵物种发生规律不清、防控技术匮乏导致对其难防难控的难题,加强风险评估、检测监测、紧急除害等前瞻性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大对新发入侵物种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的保障力度,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物资保障等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企业、科研院所、推广部门等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新发入侵物种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