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平字14030033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6-03
字体大小: 打印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域提升青岛崂山茶品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崂山茶产业发展,培树崂山茶为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万里江牌茶叶等6个品牌为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依托“好品山东”、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工作,全力服务崂山茶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培育。

(一)加大政策扶持。出台《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对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称号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崂山区将崂山茶作为农业“优绿特新”的标志产品和生态名片,围绕“三茶”统筹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崂山茶全产业链,从2010年到2023年,在全国率先并连续14年对茶农和茶企业实施“三项直补”的政策扶持,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惠及茶农1.7万余户。

 (二)加快品牌整合。编制了《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指南》《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手册》。整合优势资源,推出了“崂山龙须”“崂山凤羽”高端新品系,打出“北茶之尊 崂山茶”和“一杯崂山茶 万般青岛美”的宣传口号,并发布了《崂山茶歌》,创新推出崂山茶12景丝巾、茶香佩、茶啤酒、茶枕和茶化妆品等新文创和深加工产品。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9000多万元,宣传崂山茶等青岛知名农产品,累积触达10亿人次,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三)强化龙头带动。打造新标准,崂山绿茶和青岛红茶通过国家标准样品评审,成为全国第4个、江北第1个感官分级标准实物样品,实现全市茶叶产品文字标准向实物标准转换的突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树立了北方产茶区国家标准实物样品新标杆,引领江北茶区高质量发展新风潮。指导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组建崂山茶产业联盟,通过“龙头企业+联盟+基地+茶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科学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精品化等“六化”发展之路。

(四)加强品牌推介。组织优秀茶企积极参加专业茶博会、茶业发展论坛、国际茶日、农交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设立崂山茶专门展台,通过一系列推介参展活动,进一步扩大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等崂山茶生产企业获“中国品牌日·星跃奖”。在青岛品博会上专题设置地理标志产品专区,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互动,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将“一杯崂山茶 万般青岛美”的口号传播得更远更响。   

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促进《关于推动崂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落实落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通过整合资源、整合政策、整合力量,创新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崂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崂山区茶产业项目贷款贴息贴费办法,提振经营主体的生产信心,减少资金压力和金融成本,助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二)持续强化品牌培育。依托“好品山东”、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青岛优品”等评选工作,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崂山茶企业打造优质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调整完善“青岛优品”评价细则,在2024年“青岛农品”等品牌遴选活动中,鼓励崂山茶品牌进行申报。对新获评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茶企,分别给予经营主体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三)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崂山区政府推动崂山茶高质量发展学习借鉴南方先进茶产区工作经验,启动崂山茶核心产区保护工作,用两到三年时间形成区级人大关于崂山茶核心产区保护的决定,积极争取列入市级人大立法调研题目,稳定种植面积,保持种植规模,填补全市特色农品立法保护空白。加强茶叶鲜叶的源头质量检测力度,探讨建立规范、统一的鲜叶收购集散地,引入农残快检技术,引导鲜叶收购企业适当提高优质鲜叶价格,进一步保障中小茶企、茶农的经济收入。

(四)持续改进宣传推介。以崂山茶为重点,建立《兴农记》微纪录片传播平台,筹划717青岛品牌日活动,持续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传播的聚焦效应。组织优秀茶企积极参加茶博会、农交会等展会推介活动,办好2024第十九届崂山茶节暨第三届崂山茶谷雨开采节,进一步扩大崂山茶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崂山茶品牌形象广为流传。

您提出的对于打造全市统一的青岛崂山茶品牌的建议,从长远看,很有必要。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受地域差异、品牌文化、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待时机成熟时,我们将因势利导,在青岛全域统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代表青岛形象的崂山茶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