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03059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6-03
字体大小: 打印

**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企研合作力度 促进青岛市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突破品种选育瓶颈,做强优势种植

一是近三年来,先后支持“智慧农业专家系统在盐碱地改良中的示范和应用”“青岛地区藜麦种植推广与新品种培育”等项目研究,优良种质育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耐盐碱水稻等品种的育、繁、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二是研发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袁两优1号,5‰盐分浓度下耐盐级别为1级,该品种于2019年参加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2022年报农业部进行审定,通过多点测试表现出广泛适应性,亩产可达480公斤以上;2023年选育的耐盐碱常规水稻“海粳37”“海粳38”新品系,亩产分别达676.6公斤、694.5公斤。

(二)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创新改造利用方式

2021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盐碱地改良中心和产业化中心落户青岛城阳;2022年4月与湖南省科技厅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设单位签署《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备忘录》,完善运行体制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展耐盐碱种质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新品种培育与配套技术开发等研究,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盐碱水稻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建立完备的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体系,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搭建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三)加大资金保障,构建政策支持机制

一是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土地质量改良、良种繁育推广等项目,推动我市盐碱地综合改造。创设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奖补政策,并在全国首创种业拨改投,设立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首期投资3000万元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带动社会投资7亿元。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指导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推出乡村振兴“琴岛”系列贷,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农商银行推出“转贷款+政策性担保”模式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包括耐盐碱水稻育种研发和品种推广在内的种业领域金融支持。

(四)创新采用“四维改良法”,深挖耕种潜力

通过着力改善盐碱地土壤质量,有效清除土壤中的盐分、酸碱、重金属和残留农药,解决深层盐碱水上升导致的返碱、返盐等问题,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经过3年改良,已有893亩盐碱地达到新增耕地标准,2023年通过自然资源部新增耕地入库审核。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彻底摸清我市盐碱土地家底

一是结合我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分别查清盐碱地、盐碱耕地的盐渍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新增的盐碱耕地及其类型、分布和盐渍化程度等,形成盐碱耕地分布图和分析报告,分析数据变化演进趋势,为开展盐碱耕地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推进盐碱耕地特色农业发展奠定数据基础;二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耕地质量监测布局,逐步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为盐碱耕地因地制宜开展种植、施肥、改土、治理、养地等提供精准指导。

(二)加快推进新品种育种研发

一是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耐盐碱作物育种研究纳入种业创新发展行动具体工作中,完善耐盐碱作物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加快对全生育期高耐盐碱、高产稳产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二是持续支持中国农科院烟草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和袁策集团等种业企业开展耐盐碱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动耐盐碱作物品种开发推广;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保障工作,研究采用资金奖励、股权直投等方式,鼓励耐盐碱作物研发企业主导或自主选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

(三)大力支持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研发

继续开展“青岛地区藜麦种植推广与新品种培育”“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应用”等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科技研发项目,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藜麦等盐碱新品种,积极开展耐盐碱种质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耐盐碱水稻杂种等优势利用、新品种培育与配套技术开发、生态高效盐碱土壤综合改造利用等研究,建立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库,支撑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成果转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