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产业腹地、赋能沿黄省区,提升青岛在全国农产品食品行业的地位和国际化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先后出台《青岛市“十四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生产等各类业态链式发展、融合提质。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成功打造畜牧和农副食品加工2条千亿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级产业链。围绕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累计优选18家“链主企业”和32家新一代农业“金花企业”,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35家,营业收入达2451.3亿元、同比增长6.6%。培育规模以上预制菜生产企业61家、营业收入256亿元。
(二)加强沿黄地区合作。发挥青岛作为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实施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打造全省首个以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导的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整合青岛自贸片区、上合示范区“两区”政策,推动康大集团等10余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区域抱团发展”,累计在山西、四川等沿黄省份及省内部分地市建设养殖基地19个、农产品加工基地9个,年出口额6亿美元,带动全国各地100万农户参与生产,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
(三)扩大对外开放优势。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平台,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多渠道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地位和国际化水平。先后承办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花生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等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13场,有效拓展欧美、东盟、中亚等海外市场。据统计,全市农产品出口到173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出口额达440.5亿元、同比增长3%,农产品出口额连续9年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不断培强产业链条。强化政策研究和资金统筹,引导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加快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带动农业全产业链价值跃升。加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带动提升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赋能沿黄地区发展。立足青岛产业特色和优势,探索构建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协作新机制,与沿黄省份和省内沿黄地市建立技术、人才、产业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引进和布局一批引领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引建赋能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对外合作平台。发挥国贸基地集聚作用,积极主办、参加国际行业大会、贸促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国家深度合作,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业跨国投资经营。深化对外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搭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新平台新范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