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3日《青岛日报》第11版刊发:
“农”墨重彩 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网址链接:
http://client.dailyqd.com/app/appshare/appshare.aspx?j=2021-12-03-11-326986
正文: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2021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三个定位”和“三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力推动“七大工程”和乡村建设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全国“三夏”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在青岛召开,我市在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央视综合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多次对青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聚焦共同富裕推进“五大振兴”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出台《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同步制定符合青岛实际的“五个振兴”标准体系和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系列专项文件,动态监测全市乡村振兴进程。着眼推进共同富裕战略,对标浙江等先进地区成功模式,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试行)》,提出以“七大工程”、乡村建设行动等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率先突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印发了《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围绕“三个定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提出“三个走在前列”目标(农业高质高效走在全国前列、乡村宜居宜业走在全省前列、农民富裕富足走在全省前列),对“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作出规划部署。配套编制《青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6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列出了38个重点项目及2023年建设目标,搭建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四梁八柱”。
统筹合力推进。坚持顶格协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主持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现场会、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等,有关领导出席并顶格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坚持条块联动、协同作战,年初制定乡村振兴85项重点任务和9项制高点目标,依托“市委农办+五大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暗访、每月一通报,各项任务目标顺利推进,成效显著。
压实攻坚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确保乡村振兴考核取得好成绩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工作专班,明晰责任清单,聚焦目标任务,强力督促推进,狠抓政策和举措落实落地。压实各区(市)和部门责任,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职能,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和省考核指标调度会议,通报省乡村振兴中期评估情况,调度区市、部门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部署打好乡村振兴考核攻坚战,深入涉农区市开展综合督查,全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
聚焦“四个不摘”推进落实落地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提高站位,拧紧压实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顶格推进,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工作会议等研究具体举措,持续推动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逐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安排2021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26亿元,确保过渡期内财政投入力度总体保持稳定。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区市调研督导,建立经常性工作调度通报机制,切实压实区(市)、部门责任。坚决扛牢省内扶贫协作菏泽重大政治责任,2021年度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5069万元,持续强化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12家青岛企业今年完成投资9646万元,助力菏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精准施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防返贫。建立“三个一”(利用好一个数据网络平台,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密织一张监测网络)动态监测体系,全员上阵、全员排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出现大面积返贫。认定动态监测帮扶户77户156人,及时落实各项帮扶政策,11398户21207名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精准帮扶解难题。坚持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地就业、公益岗位、项目分红等一系列措施,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升。协调各行业部门继续落实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和关爱联系人制度,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大病救治”“三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的免费救治等相关政策,持续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实施农村困难群体危房改造,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工程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行动,保证全市脱贫户和监测帮扶户饮水安全达标。实施各类衔接资金项目183个,其中实施产业发展和小型基础设施项目149个,把60%的市级衔接资金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举措兜底线。实施扶贫特惠保险,落实“一站式”结算,完成理赔11974笔、赔付金额436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住院和大病门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不超过5%。从去年开始实施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累计赔付1408件、958万元,运用金融手段构建市场化防贫长效机制,及时化解返贫和新致贫风险,为防返贫新致贫筑起了一道“保护墙”,经验做法被市委办公厅《青岛信息》转发。
深化对接,推动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加强与协作地对接,落实结对关系调整部署,推动副市级以上领导赴协作地调研对接60余人次,与定西市、陇南市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围绕五大任务指标(组织领导、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促进乡村振兴及工作创新),强力推动项目落实落地,新引进产业项目47个,在协作地的8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实施政府援助项目200个。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1亿元。选派专业技术人员600余名,在青培训协作地党政干部6000人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000余人次,采购、帮助销售协作地帮扶产品5亿余元。帮助协作地脱贫人口来青就业1900多人。
聚焦粮食安全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主要农产品保障有力
坚决落实稳产保供任务。落实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保供任务,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34万亩,布局建设10家市级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应对并打赢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防控阻击战,夏粮播种面积341.37万亩,单产418.77公斤,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创15年来新高,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打牢“菜篮子”保供基础,蔬菜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果品88万亩、食用菌3.9万亩,引进18个苹果、茶叶、花卉新品种,建成10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推进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统筹抓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全面推广“先打后补”,高质量完成“春防”任务。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93.4万头,同比增长44.2%。积极开展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完成1处国家级示范场创建申报工作,全年创建10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实施品牌强农和数字赋能。积极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今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95个,新增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54个,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组织参加省第六届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已获评1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新增9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全省最多,胶州大白菜等3个品牌入选“山东名片”影响力榜单。突出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张图、一场景”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打造智慧畜牧、智慧质量监管等应用场景,浩丰智慧农业大脑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40亿元。
聚焦高质量深化供给侧改革
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项目驱动。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早达产,全市乡村振兴在建重点项目50个,其中过亿元14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0.97亿元,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即墨牧原集团、莱西新希望、正邦等总投资近150亿元的生猪大项目,鑫光正牧业肉鸭四层笼养项目、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智能车间和八大钱牧业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坚持平台驱动。新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入选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易邦生物、嘉里粮油2个农业龙头获得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奖。坚持抓产业链促融合,大力推进多镇一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培育头部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蓝莓、茶叶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果品、肉鸡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农副食品加工、畜牧业等2条千亿级产业链,目前农业新“金花”企业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3家。
坚持开放驱动。今年以来,引进过亿元乡村振兴项目26个、总投资162.4亿元,新希望六和、中建材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机大会等大型农业展会,依托粮油、畜产品、农副食品三大农产品加工出口集聚区,拓展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常年保持在50亿美元以上、稳居全国第一。依托“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建设,推动20多个涉农项目“走出去”,瑞昌棉业入选全国首批10个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
聚焦美丽宜居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生活品质有效提升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起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实施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八大攻坚行动;打响“春夏行动”“秋冬战役”,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三清一改”(清理农村废弃垃圾、清理池塘垃圾、清理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成果,崂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5个区(市)环境治理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
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美丽乡村。按照片区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产业化融合、景区化提升思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三级联创;制定《2021年度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青岛市美丽乡村创建指标体系》,集中力量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坚持一竿子插到底,一月一暗访、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持续拧紧螺丝、狠抓落实,组织现场观摩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龙泉街道美丽乡村连片整治提升典型,2021年度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工80个,完工29个。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推广水肥一体化9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出台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从源头上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七类农业废弃物一并规范管理,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6%、9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整升级“智慧农安”线上监管系统,组织快速检测40多万批次,定量检测50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99.8%。
聚焦激发活力推进改革创新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换届选举。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工作指引》,同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换届选举,全市97%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换届。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和管理的意见》《关于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指导平度市做好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累计发放贷款2687.5万元。做好2021年度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扶持平度100个村、崂山1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围绕承包地改革,指导平度市、西海岸新区做好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排查整改。围绕宅基地改革,指导区(市)推进宅基地审批工作,全市65个镇街建立一窗受理联审联办机制,全市审批宅基地122宗。稳慎推进平度市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莱西市在夏格庄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了《夏格庄镇宅基地有偿退出实施意见(试行)》,已有423户成功退出宅基地。
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整县提升路径方法,指导胶州市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莱西市推进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试点;新增15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国家级示范社达63家,位居全省首位。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制度,全市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2.2万家。在莱西市、胶州市召开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观摩会,莱西市获批省级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推进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创建,完成西海岸新区先行核心区建设,统筹部署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印发《中共青岛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通知》(青农委办发〔2021〕1号),汇总形成2021年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项目89个、重点任务131项,已完成投资额68亿元。灵山街道岚前岭村、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马连庄镇河崖村等获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聚焦党建引领强化作风攻坚
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以党建为统领,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的有效途径,发挥组织优势,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之举,把党史学习教育活力转化为富民兴村的动力。建立理论学习“五个一”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史“晨读”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党史知识竞赛,承办全市“三述”暨“听亮接办”现场推进会,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特色党课展演,表彰79个“两优一先”典型,引领全局比学赶超,极大提振了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和凝聚力。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1月15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党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学习体会,依次作了表态发言。各级党组织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通过学懂弄通做实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信心和决心,为全面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持续强化作风攻坚。深入开展“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组织开展农产品直通社区等为民办实事“十大行动”;局机关19个党支部、局属事业单位组织30个专家服务小分队,分别对接29个涉农镇街开展进村入户服务,有效激发全局干部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热情,增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同步狂犬病免疫全覆盖、搭建乡村振兴“金融宝”信息平台等为民实事,获评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优质服务实事。
持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着眼提升乡村振兴干部能力素质,组织全市农业农村领域领导干部赴浙江考察学习,举办全市乡村振兴专题“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培训班,通过专题辅导、现场研学、头脑风暴等,总结提炼青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打法。稳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构改革,积极做好人员思想、机构人员调整、办公场所搬迁等各项工作,保持乡村振兴机构队伍总体稳定,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