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刊发:《执数字之笔 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蓝图》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2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12月2日《青岛日报》第7版刊发:

执数字之笔,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蓝图

网址链接:

https://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rb/20211202/qdrb07.html

正文:

2025年,我市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基本建成,数字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农业”是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实践,也被称呼包括信息农业、精准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其实质是用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当中。数字农业以其开放性、全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已成为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密切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通过实施“互联网 + 生产”“互联网 + 经营”“互联网 + 服务”“互联网+管理”等行动,将现代农业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效能,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城乡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生产,促进农业农村智能化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变革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数字农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是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方面,发展数字农业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点对点、面对面”的销售模式,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销售体系,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传播受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精准无缝对接的农业生产销售。

在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系统化管理,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建立完善的网络化系统,推动农业生产的实时记录及追踪。同时,充分利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契机,积极推进建立农业与电子商务的对接,建立农业生产安全标准及技术应用标准,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在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方面,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优势,实现运用电子设备对农作物的种植、生产等过程实施全方位实时监控,第一时间了解农业全生产链的相关情况,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精细化,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人员成本。

在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优势及关注热点,积极发展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共享农业经济,开发共享农场、共享农庄,自助采摘等新型农业模式,开辟一条适合当地农业特色的规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之路。

为加快农业“转调创”步伐,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青岛在2015年出台了《青岛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青政办字〔2015〕16号),实施“互联网+生产”、“互联网+经营”、“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四大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

为贯彻中央和省政府关于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相关部署要求,2019年5月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字〔2019〕4号),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工程等九大工程,培育各类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园区100处,建成全省智慧农业试验区。

目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着手拟定《青岛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农业农村监管服务数字化提升、农业农村资源家底数字化管理,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加速融合,推动我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我市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数字农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立足“三农”工作实际,积极担当作为,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行业平台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推动产业全面变革发展。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试点,机械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作业轨迹的直线偏差小于±2.5cm,提高土地利用率5%。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140多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80。将近7万个监管对象纳入线上线下监管。实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在线信息化、330家重点企业实时视频监控。配备奶牛无线发情反刍项圈等智能设备,乳脂、乳蛋白含量提高30%以上。

实施“互联网 + 经营”行动,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青岛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即墨、莱西、平度3个区(市)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成市级电商示范镇43个、淘宝镇6个、淘宝村25个。2020年全年,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8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4.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健全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156家蔬菜生产基地、121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和121家阳光采购团体合作,开展100个农民合作社对接100个城市居民小区等活动,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青岛大力发展“不见面消费”和“无接触配送”,组织50余场直播销货活动,农产品销售更加时尚化、年轻化。莱西市副市长王东岳参加“青岛农品·爱心助农·市长带货”直播活动,直播人气突破200万人次,订单突破1万单。

实施“互联网 + 服务”行动,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青岛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区(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处,镇级公共服务中心52个,村级服务站2386个,实现市、县域、镇(街道)、村(社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四级覆盖”。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出台《青岛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市推进实施方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开展“线上”农事服务,“云指导”、“云培训”、“云服务”,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141个、农户9.6万户。

实施“互联网+管理”行动,推进农业行政管理高效化。青岛围绕“人、土地、设备、资金、农产品、投入品”六大主线,建设集“决策、监管、执法、追溯、服务、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岛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区市—镇街—村社—生产主体”五级网格监管体系。将全市81个镇级监管中心、337个村级检测室、1256个生产主体纳入监管追溯平台,实现生猪屠宰管理6个重点环节全程“线上监管”。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和“一事全办”,精简申请材料40余份,减少审批环节20余个,95%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

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捷化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谁来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重大问题,面临着质量效益不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挑战。围绕农业“保供给、促升级、提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十四五”我国智慧农业将围绕以下三大战略目标进行任务布局——

电脑替代人脑。通过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涉农人员运用信息与知识水平和管理决策能力。机器替代人力。通过农业智能装备的创新发展,核心解决农村劳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自主安全可控。核心解决卡脖子与短板技术,确保安全自主可控。

虽然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联网应用程度不高,应用范围比较窄。农业物联网仅局限在农业部分园区和基地,大面积、广覆盖、普及面还远远不够。

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大型仓储、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比较突出,物流业发展离农户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大数据相关学科人才短缺,良好的农村电商人才引进、培育及激励机制还未形成。四是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由于数字农业投入高、效益低、预期差、回报周期长,社会投资积极性普遍不高,急需财政资金引导,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针对解决青岛物联网应用程度不高,应用范围比较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物流业发展离农户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相关专家建议一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结合合村并居和扶贫攻坚,加快建设益农信息社,实现全市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实现可持续运营。

二是推进智慧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年内建设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0个以上。三是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工程。增加区块链技术应用,完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支持各区、市积极争取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建,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总结提炼出适合我市农企物联网典型模式,加以复制推广。四是推进农产品智慧营销工程。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线上营销,构建线上线下新型营销体系。做好知名电商“双招双引”工作,加快电商平台地方特色馆及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五是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结合四部委及省政府相关指导意见,拟订“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支持各区市争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下一步,我市将以推进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捷化水平。认真落实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信息进村入户等“五项工程”,早日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提供重要的装备技术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