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开承诺事项第18项之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1
字体大小: 打印

一、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坚持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提升规模化水平,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3%。

二、工作开展

(一)强化镇级作用,推进土地规模化。发挥镇、村两级的组织统筹作用,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一是发挥平台作用。通过镇级成立平台公司,发挥扶持引导、项目承接等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做好流转服务。莱西市马连庄镇通过“平台+”模式,流转土地3万亩,建设规模园区20个,引进项目16个,为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农户增收1600多万元。二是强化整镇服务。建设43处镇级社会化服务中心,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大力推广全程托管、综合农事服务、技术专业服务、产加销一体服务等多种社会化服务模式。全市培育3600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53万小农户实现生产过程规模化、标准化。三是培育镇域产业。坚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培育店埠胡萝卜小镇、云山樱桃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特色小镇,累计创建3个国家级、12个省级的农业产业强镇,形成镇域集聚发展新高地。围绕产业强镇,全市形成崂山茶、大泽山葡萄等6条10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链,创建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四是实施土地入股。坚持以镇带村,推动村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吸收20万农户96万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实现了小地变大田,成方连片规模经营。

(二)发挥开放优势,推进产业规模化。发挥青岛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坚持龙头带动,打造产业发展规模优势。一是做强优势产业区。实施“两区”建设,打造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1000多处,推动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二是打造特色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强壮工程,培育规模以上农业企业925家,打造出农副食品加工和畜牧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培育出生猪、奶业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实现了规模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三是实施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今年以来引进过亿元农业项目4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04个、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34万亩,提高零散土地的地级,为项目引进打好基础。四是壮大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规范、提升两手抓,资金、项目两支持,促进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147万亩。鼓励同业、同域、同链联合,发展合作社联合社74个、行业协会27个,实现抱团发展。

(三)强化平台保障,夯实规模经营根基。强化平台思维,坚持“赋权、活能、增效”,为规模经营提供机制保障,营造健康生态。健全完善服务保障平台,拓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规范交易行为,交易范围由土地流转拓展到村级工程、采购、租赁共4个领域,累计交易额达59亿元,促进经营权规范流动。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作用,今年以来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96件,平等、有力保护各方权能和利益。搭建政策支持平台,出台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支持政策28条、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12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政策措施16条等政策性文件,强化对规模经营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等“四权”抵押贷款,为110多家经营主体的9.6万亩土地发放经营权证,累计发放贷款17.4亿元。开发“强村贷”“惠农贷”“农担贷”等产品,充分发挥了金融支农的杠杆作用。

三、落实情况及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23万亩,全市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达73%。落实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50万亩次,带动53万小农户实现生产过程规模化、标准化。

四、后续措施

    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减少合同纠纷隐患,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推广工作的通知》,做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