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强化人才支撑,增强发展活力。制定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百千万”示范引领、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全市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46万人。创设最高奖励30万元的乡村振兴英才奖。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率先开展农业技术职称“民企直评”,从农业经营主体中评选出319名农民农艺师、工程师等。25人获评2021年“青岛拔尖人才”。
二、引入金融活水,破解发展瓶颈。发挥农业产业引导基金、“金融宝”平台等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全市二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3364.99亿元,较年初增加303.08亿元,同比增长17.07%。扩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探索农机具、活体畜禽等抵押融资,截至9月底,担保户数4267家、担保总额31.76亿元。降低融资成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市级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三、激活土地要素,推动规模经营。增加设施用地供给,将自用的保鲜存储用地等纳入设施用地管理、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范围由土地流转拓展到村级工程、采购、租赁等领域,累计交易额达59亿元。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广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全市社会化服务土地面积达到520万亩,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2亿多元;推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73万亩,规模化率达到72%(截止6月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