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坚持“三抓三促”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青岛贡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9-04 来源 :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大小: 打印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青岛市坚持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着力在抓镇促村、抓项目促转型、抓机制促融合狠下功夫,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青岛贡献。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入选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莱西市“一统领三融合”乡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一、坚持抓镇促村,强化镇级主体责任

  一是跳出村庄谋振兴。坚持跳出村庄抓村庄,以镇为单位,统筹设计、一体推进村庄“五个振兴”。制定出台《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打造齐鲁样板中更好发挥镇(街道)作用的指导意见》,突出镇街乡村振兴“主战场”地位,着力把镇街党委建成统领乡村振兴的“龙头”和乡村经济中心、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资源整合中心。

  二是增权赋能添动力。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将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建设、市场监管等161项管理服务事项下放镇街,赋予镇街对辖区内需区市职能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协调权。全面落实镇街工作人员各项待遇政策,年底前实现收入高于同职级区市直部门干部20%以上。

  三是直连镇街强责任。建立市领导直连镇街机制,与即墨、平度、莱西48个镇(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一视频座谈,分别建立全市、即墨、平度、莱西等乡村振兴工作微信群,搭建共议共商共进的议事决策推进平台,先后帮助引进百万头生猪、蔬菜小镇、中荷花卉智谷等6个重点大项目,总投资过200亿元。

  莱西市以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为主线,按照“一统领三融合”思路,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充分发挥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不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加快优化党组织设置,全面构建“镇党委-新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设置产业、治理、服务、群团等专业型党组织,巩固和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和工作有效覆盖,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一线延伸。针对村党组织书记质量不高、后继乏人、无人可选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拔1732名党员干部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公开遴选30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派55名专业党建工作者到村任职。针对提高村级议事决策质量水平,在全国首创新村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按照党员数20-30%的比例设立党员议事代表,参与新村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推动新村高效运转。

  二、坚持抓项目促转型,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工作推进项目化。坚持以项目化、工程化思维推进工作,仅今年制定出台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2.0版等文件10余个,明确乡村振兴攻势5大突破方向、19项重点目标、107项具体任务,全部落实到589个在建大项目,已完成投资425亿元。

  二是项目招引链条化。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强链、补链、拓链、延链工程,培育做强畜牧业、蔬菜、油料、高端设施农业、智慧农机等产业。仅今年以来签约引进大项目15个、总投资506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41%,创历史新高。1至6月份,一产在建项目137个,投资同比增长283.3%,实现逆势上涨。

  三是项目建设园区化。坚持以农业国际客厅为总抓手,实施“4536”工程(即“四大基地、五大高地、三大中心、六大展会”),集聚乡村振兴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完成投资44亿元,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总交易额76.9亿元。目前,开工建设田园综合体30家、新增投资34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3万人。
黄岛区充分结合东部城市、西部农村的地域特点,在农业农村集中的西部地区布局七大功能区,突破城市辐射层层递减局限性,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董家口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农业引领,藏马山度假区打造田园文旅高地,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智能制造拉动,交通商务区建设高铁新城,中德生态园和桥头堡国际商务区实施开放驱动,创新建立功能区和镇街“职能上各有侧重、优势上互融互补、考核上双跨双考”的组团发展机制,镇街党(工)委书记担任功能区党(工)委委员,镇街服务保障功能区建设,功能区辐射带动镇街振兴。出台了加快乡村产业振兴21条鼓励政策,重点支持土地规模流转集约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等9方面,全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形成建设粮食、蔬菜、果品等8条亿元全产业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0%。

  三、坚持抓机制促融合,发挥大城市带动作用

  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机制。实施人才兴乡行动,制定出台《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20-2022)》,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十大工程,把农村“双创”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等五方面人才纳入扶持范畴,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二是强化金融支农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推动金融资本双向流动。细化农业担保“双控”业务范围,设立地方优势特色农险奖补政策,设立农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开展农业新型主体贷款贴息,为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建立项目和金融机构对接机制,签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备忘录》,发布71个乡村振兴金融贷款产品,仅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获得银行贷款16.06亿元。

  三是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提升农村养老、低保保障水平。“七区”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由每人每月660元提高到700元,“三市”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490元提高到520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卫生支农、教育支农实现镇街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6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