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9-01 来源 :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大小: 打印

  近年来,青岛市大规模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培肥地力的“加法”、化肥农药使用的“减法”,加快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稳产、农产品满足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2019年,全市80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59%,比2009年的1.29%提高了23.25%。今年全市小麦喜获丰收,单产409.79公斤/亩,是近十年来第二高产年份,总产133.42万吨,秋粮玉米长势良好,粮食自给有余。

  一、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耕地高产稳产基础
青岛市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按照“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全力推进实施进度,截至7月31日,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22.7万亩,正在建设的60.32万亩,稳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

  (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相结合。青岛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05万亩,打造了平度南部粮食高产高效生产、莱西南部-即墨北部粮食高产稳产生产等六大功能区。截至2020年7月底,统筹中央、市级财政资金30多亿元,在功能区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01万亩,实现项目区粮食产能提高 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 100 公斤左右,亩均可带动农民增收近 500 元。

  (二)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为满足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进田作业的需求,青岛市将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总额的25%,用于田间道路建设。建设3m-6m宽度的机耕路,实现项目区田间道路通达率90%以上,极大方便机械化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三)以“四个优先”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实施“四个优先”,多点联动建设高标准农田91.3万亩,其中,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中,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35.88万亩;在国家种子基地建设中,优先高标准农田13万亩;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优先高标准农田3.96万亩;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优先高标准农田38.46万亩。

  二、做好土壤改良加法,增加土壤有机质

  (一)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连续14年坚持不懈推广以“机械收获、农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减少了耕地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蒸发,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腐烂后变成有机质,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把土地变成了农民口中的“面包田”。平度市南村镇桑园村保护性耕作试验田,连续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经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监测,土壤有机质由0.9%,增加到1.9%。农机深松深度达到了25cm以上,能够打长期用中小拖拉机耕地形成的坚硬犁底层底层,利于蓄水保墒和农作物根系下扎,平均亩增产粮食10%左右,为此,青岛市财政投入资金1.7亿多元,对实施农机深松进行每亩31元作业补贴;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全市深松机保有量达到了2400多台,全市适宜深松的400多万亩耕地基本深松一遍。平度市田庄镇西寨村种粮大户侯松山,承包4000多亩采取保护性耕作种小麦、玉米,今年小麦平均亩产475公斤,小麦增产9.5万公斤。

  (二)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通过建设技术示范区、举办观摩会和培训班等,在全市示范推广应用堆沤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替代传统化肥,2019年底,全市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7万亩,带动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20万吨,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5%。

  (三)推行畜禽养殖粪污利用还田。青岛市畜禽养殖业发达,年畜禽粪污产生量840万吨,采用堆肥发酵、生产沼气液、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将75%的畜禽粪污进行处理后还田,培肥地力。如,莱西市姜山镇怡禾家庭农场种了1500亩地小麦、玉米,养了380头奶牛,小麦秸秆还田腐烂变成有机质,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后喂牛,每年产生1000多吨牛粪处理后施到地里,土壤有机质达到3%以上,小麦亩产达到530多公斤。

  三、做好化肥农药使用减法,保护耕地安全

  (一)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普及,实现节肥、节水。近年来,青岛市统筹中央、市、县各级农业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开展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区建设,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补助给种粮大户、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全市水肥一体化示范面积达到13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市应用面积超过8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水肥耦合,对耕地土壤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实现了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农作物增产10%以上,小麦等粮食作物每亩为农民节本增效100-200元。

  (二)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调配肥料,减控氮肥用量,调整磷钾肥比例。今年上半年推广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多万亩;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以配方肥、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逐渐取代传统化肥,累计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0余万亩。2019年全市化肥使用总量为26.71万吨(折纯),比用肥最高峰2007年的33.89万吨(折纯)减少7.18万吨(折纯),下降21.2%。

  (三)实行农药减量控害,减少农膜等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保护耕地安全。一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今年以来,落实财政资金1527万元,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新型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农药用量比2015年减量10%。二是实施农膜污染治理。目前,青岛市花生、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覆膜面积200多万亩。2018年以来,青岛市投入财政资金1080万元,在五个涉农区市实施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在覆膜作物集中种植区域,推广应用有利于回收的标准地膜6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万亩;建设地膜回收站点20处,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减少了土壤的“白色污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