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7-12 来源 : 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上半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工作部署,按照省、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平度市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国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一、坚持统筹推进,凝集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一)强化顶格推动。召开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全体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现场推进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年度工作。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现场部署推进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

(二)强化体制机制。制发《中共青岛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研究确定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坚持实施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开展调研。今年以来,共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5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0余个,进一步强化了乡村振兴帮包联系和问题调处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三)强化典型引领。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领,总结推广一批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先、干在前的先进典型案例,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市6家单位和11名个人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胶州市被认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督查激励对象。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在国家级刊物刊发典型经验3篇,在省乡村振兴简报刊发典型经验5篇,在中央级媒体刊发新闻90余篇、省级媒体刊发110余篇。联合主流媒体开设“乡约青岛”“乡村振兴路上追梦人”等新闻专栏,广泛宣传推介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果。

二、坚持项目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扛牢“国之大者”,农业生产稳定有序。深化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在全市创建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辐射带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科技增产、绿色增粮,统筹高标准农田提升、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向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倾斜,全力支持先行示范区建设。突出绿色增粮技术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50多万亩,实施穗期“一喷三防”385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小麦条锈病零发现。

(二)突出“项目引领”,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即墨区青岛蝎之源建设二期工程项目、胶州市利群农产品精深加工类物流项目、平度市胶东半岛全食材产业链项目、平度市花帝健康调味品智慧工厂项目、高新区蔚蓝生物国家动保工程中心与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超前建设完成,部分板块已经投产,“国信2-1号”“国信2-2号”15万吨级养殖工船开工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国信3号”启动设计。

(三)坚持高质高效,三产融合深入推进。推动平度市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胶州市、黄岛区、平度市分别获批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宝山镇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获批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青农云脑)基本完成建设,集成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展示平台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平台,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稳步推进建设。新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32个,组织开展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评选,推荐平度大花生等3家企业参加农业部精品培育。组织开展春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成功举办“乡约青岛 打卡宝山”乡村休闲旅游推介直播活动。

三、坚持“点片面”统筹,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

(一)“点上”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建立半月调度每月通报工作推进机制,目前54个村庄已开工建设。开展第三批美丽村居建设市级试点,组织试点村庄编制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建立月报制度,每月底调度各区市第二批美丽村居市级试点村庄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同时,不定期到区市开展日常督导,力争下半年完成第二批10个美丽村居试点村庄建设。

(二)“片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组织各涉农区市相关同志赴重庆市、南京市考察学习;组织举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培训班,赴临沂市、济宁市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组织2023年第一季度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评价,及时纠偏、促建,推动示范片区建设。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三)“面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八项重点行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等11万吨。实施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打造“微景观”“微广场”等节点3062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全市上半年新开工治理村庄652个,完工143个。持续开展“洁净家园进乡村”活动,发动各级各方力量,全面清理环境卫生死角,共组织活动7次,出动人员13403人次、作业车辆975辆次、清理卫生死角1078处、清理垃圾808吨。推进收运处置体系运转,全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1万吨,无害化处置率100%。

四、坚持党建领航,夯实基层组织新堡垒

(一)深化村党组织规范运行。开展村级班子届中分析,指导区市对照“示范”“创优”“强基”三种类型村党组织,重新排查梳理,对村党组织分类细化规范提升指标,建立工作台账督导推进。指导各级开展97场“擂台比武”,评选出20个青岛市五星级村党组织。对794个新村逐个开展规范运行体检,逐一明确短板不足,制定工作推进措施。明确“1+6+2”村改社区转型工作验收指标,今年以来推动11个村改社区完成转型。

(二)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化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市组织参训学员1276名,高标准完成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县级分课堂的各项任务。区市按照业务条线,举办各类培训班187期,培训镇街组织委员、村组织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等3.2万余人次,全面提高乡村干部能力素质。

(三)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476个新村完成集体资产完全融合,比去年年底提高36.2%,实现资产全部由新村统一经营管理。今年全市各级新增共富公司203个、总数达到402个。扎实开展“万村共富”行动,确定的7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扶持项目中,50个项目由各级共富公司承接实施。

(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三年攻坚计划,指导区市确定53个示范点培育初选对象,市级择优确定20个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召开全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现场观摩会,对7个涉农区市的14个示范点集中观摩,根据培育情况现场打分、公布排序,纳入第二季度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通报。高质量做好乡镇党建综合阵地试点,指导区市对第一批3个单位开展评估验收,督促第二批11个单位推进试点工作。

五、坚持引才育才,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乡村人才政策供给。制定出台支持人才投身乡村振兴15条措施,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支持、评价、城乡人才交流等五个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启动实施“青岛师傅”品牌培育、“青岛匠谷”乡村孵化、乡村特色职业技能竞赛引领、技师工作站提质扩容、乡村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提升等九项行动,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二)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培训。举办青岛市高素质青年农民暨“乡村好青年”培训班、“巾帼行动”专题培训班,培养乡村青年和妇女代表110余人。开展农情墒情等技术指导培训12期1160余人次,利用新媒体开展农民大培训网络直播课堂、“农民讲师团”直播活动等农业技术知识50万人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4.64万人次。组织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乡村医生参训率达96%以上。选派120名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人员和优秀乡村医生到市海慈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培训基地进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三)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积极支持人才返乡入乡创业,6月底,惠及584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全市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1万个,兜底安置农民大龄人口、低收入人口、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等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累计征集“三支一扶”岗位98个,涉及6个区市60余个街道(乡镇)基层单位。

六、坚持文化铸魂,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会、观摩会、推进会。制定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和三级书记责任清单,建立月度考核制度,推动文明实践阵地用好用活、常态长效。持续做深“五为”暖心服务,实施重点项目3695个,开展活动3.6万余次,惠及群众170万余人,帮助群众解决难题12.1万余个。

(二)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细化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做好各级文明村镇培育工作。高质量做好2022年全国文明村镇实地测评和网上档案申报工作。开展“美翻了我的村”“文明村镇巡礼”等宣传推介活动,被中国文明网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个,省级文明村镇249个,市级文明村镇538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9%。

(三)开展进村宣传宣讲教育活动。编辑发放2023年《青岛宣讲·自助菜单》。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级各类宣讲2.2万余场次,受众2466万余人次。在“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活动中,全市共组织比赛128场,参赛选手2653人,组织直播2场,受众10万余人次。

七、聚力活权增收,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胶州市、黄岛区藏马镇,获批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镇试点。制定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实施细则;开展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不规范行为排查和风险隐患化解活动。

(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已完成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绩效评价,督导试点区市按试点方案推进项目建设。已完成市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评审。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指导即墨、平度、莱西继续探索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设、农村权益制度改革、完善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试点任务。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推进全市“三资”管理平台建设。赴天津、重庆、成都考察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依托青岛产权交易所完善“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健全完善市、区市、镇街、村庄四级农村产权交易运行体系。对2022年“阳光三资·清廉村社”示范村进行验收评估,实地查看档案及清廉文化建设情况。

(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全市共622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按照农业农村部“千员带万社”行动安排,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实行名录库管理。大力推广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机制,已有450家家庭农场成功赋码。

八、聚焦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一)抓监测帮扶,守牢不返贫底线。持续优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印发防返贫监测工作指南,发放申报政策明白纸和帮扶政策明白纸130万份,完善市级防返贫信息系统,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与部门信息共享,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1.5万脱贫享受政策和监测帮扶人口脱贫成效持续提升,守住不返贫底线任务。

(二)稳资金投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市安排新增的135个项目有序推进,持续规范衔接资金项目和帮扶资产管理,开展帮扶资产核查,存量帮扶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三)抓示范帮扶,推动重点区域振兴。将平度崔家集镇衔接推进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统筹打造,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短板。继续深化4个强区和23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和莱西市10个经济薄弱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