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扛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政治责任,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稳中有升。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小麦面积341.37万亩,平均亩产418.77公斤、总产量142.96万吨,单产和总产创下近15年新高。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智慧农机等节本高效技术,打赢了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防控阻击战。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深化保供固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34万亩,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点20多处,引进评价新品种400多个,打造了20个农业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统筹抓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全面推广“先打后补”,高质量完成“春防”任务,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169.7万头、同比增长30%,出栏量142.1万头、同比增长47.6%。调整升级“智慧农安”线上监管系统,实现“一屏掌控、一网统管”。全面推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组织快速检测20多万批次,定量检测5000多批次、合格率达到99.8%。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瘦肉精”专项整治,立案查处26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1个。
二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年”持续增效。今年以来引进过亿元农业项目4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04个、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上半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提质。制定了12朵农业“新金花”三年培育计划,易邦生物、嘉里粮油2个龙头企业获得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奖励。新增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六产”发展指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三品一标”持续壮大。新创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灵山韭菜、岳家蜜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54个,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新增9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全省最多,胶州大白菜等3个品牌入选“山东名片”影响力榜单,“青岛农品品牌宣传推广项目”荣获全国传媒经营“金推手”优秀案例奖。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十四五”数字农业示范园建设实施意见,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示范园建设。海优禾等4个智慧农业应用平台获评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胶州市、莱西市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市,张家楼镇、移风店镇入选省级试点镇。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市”。示范创建取得新战果,黄岛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莱西市姜山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九联集团入选国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莱西市沽河示范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持续拧紧螺丝,组织暗访抽查、区市互查3次。统筹美丽乡村项目资源,打造1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省级示范村和市级示范村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打响“春夏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三清一改”成果。圆满完成省上环保督察迎督工作。平度市崔家集大型沼气工程基本完工。崂山、莱西获评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
四是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全面承接宅基地管理职责,积极推进莱西夏格庄镇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423户实现了依法有偿退出。在全省率先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工作指引,59.6%的应换届行政村和97.1%的应换届自然村完成换届工作。新创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15家、总数63家、全省最多,胶州市、莱西市分别入选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和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仍然不高。农业项目项目用地保障难,农业项目用地审批难、调规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业品牌影响力有待增强,农业头部企业还较少。二是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存在。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达2.36:1,高于全省2.33:1的平均水平。三是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农业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少,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不高。
三、下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上发力求突破。实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05.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04.5万吨以上。统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大项目建设,确保生猪存栏量达到180万头以上、出栏量达到330万头以上。积极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推动种业企业、项目向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集聚。实施数字农业建设工程,打造“1+1+N”应用体系。
二是围绕加快农村现代化,在促进农村宜居宜业上发力求突破。牵头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开展节水、节肥、节药和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三节三治”行动,规划建设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发挥市委农办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建设,推进农村水、路、气、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供给。
三是围绕加快农民生活品质化,在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上发力求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牵头做好产业扶贫的后续工作,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的有效监管和规范使用,全面推行扶贫资产“四权分置”改革,确保扶贫资产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行动,支持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支持村集体采取公司化运营、村企合作、“飞地”抱团等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是围绕加快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发力求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工作试点,完善土地经营权登记发证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落实办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继承、赠与、有偿退出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好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和涉农职称“民企直评”,落实好乡村振兴英才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