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民政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8-0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着力保民生、兜底线,固根基、提效能,扩供给、促均等,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民生福祉为根本,民生保障底线牢固。一是提升社会救助效能。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上半年共发放救助资金5.2亿元,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8.8万人。完善青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专项排查,实现低收入人口早发现、早预警、早救助、早帮扶。为3.5万困难残疾人、9.7万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亿元。积极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二是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开展“党建+社会救助”试点,深化“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不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服务质量。市南区、黄岛区获评山东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我市3个品牌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三是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孤困儿童保障水平,积极实施助医助康助学项目。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李沧区“有梦有为”项目等5项获评全省关爱服务困境儿童系列十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入选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

(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养老服务扩面提质。一是加快推进市办实事。完成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质升级32处,建成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439处、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6处。二是全面推广助餐服务。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推广提升行动,开发助餐线上交易结算系统,目前已建成助餐点276处,服务老人超过一百万人次。三是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圆满完成国家、省领导来青调研民政工作服务保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做法受到国务院领导、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成功举办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提升青岛养老服务产业影响力。四是加快推进重点任务。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4032处,开展居家上门养老服务7446人次,提前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任务。新增护理型床位1420张,培训完成养老护理员7000人次。

(三)以“三放两化”为指引,基层治理提能升级。一是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举办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现场会,市委书记陆治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加快推进村改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推进新型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加快社区专职工作者招录,录用社区专职工作者1013人。二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0559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10.21家,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组织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开展宣讲 42场次。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17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减免会员企业会费349万元,新成立6家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推动慈善社工事业规范发展。深化慈善组织综合监管,积极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全市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15支。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动员工作,全市报名审核通过12373人。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注册推广、宣传,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率已达到17.8%。福利彩票销售额达到8.75亿元,同比增长11%,筹集福彩公益金2.65亿元,增加地方税收1972.63万元。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社会服务持续优化。一是织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印发《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流程》,开展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救助、“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10人次,帮助9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二是全面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清明节期间,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制发文明祭扫倡议书50余万份,倡树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配合中国殡葬协会圆满举办第九届国际殡葬博览会。加快推进浮山森林公园散乱坟墓整治,摸排整治散乱坟墓1.5万余座。三是创新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指导西海岸新区持续做好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海誓山盟”品牌。大力宣传文明婚俗文化,发放文明婚俗倡议书1万余份,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200余人次,举办集体婚礼5场。四是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印发《青岛市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编制《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开展第七轮2023年度县级界线联检。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与毗邻的烟台、潍坊、日照等地级市签订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衔接还不够顺畅,社会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不高。

(二)养老事业发展与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养老服务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小、弱、散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青岛民政工作“走在前、开新局、带好头”,为全省、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岛经验,为青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一)聚焦促进共同富裕,完善三个体系。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推进各类救助资源整合、信息融合、制度衔接,加强对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建立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社会支持体系、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教育体系,提升900处城乡社区儿童服务阵地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完善残疾人福利体系,高质量完成康复辅助器具全国综合创新试点,加快推进精神福利机构建设。

(二)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推动三个提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动落实镇(街道)和村(社区)协商目录,不断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提升“五社联动”效能,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三放两化”,大力推进新型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镇街社工站三级支持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村)设立慈善基金,深化慈善组织综合监管。提升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持续推进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监管模式,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持续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和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聚焦便民利民惠民,深化三项改革。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动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加快建设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优化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实施细则,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完善扩大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康养产业,鼓励支持大型五星级民营养老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兼并小、弱、散养老机构。深化婚俗、殡葬改革,完成浮山散乱坟墓整治,加快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完善“身后一件事”APP建设。深化民政信息化改革,完善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功能,将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件事”纳入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探索建设智慧社区“一件事”平台、民政无感认证服务“一件事”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