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要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2-28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青岛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抓好战略科技力量、海洋科技产业、企业创新主体、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服务等重点任务,持续增强科技供给能力,狠抓科技政策落地落实,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努力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1.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主线,实施透明海洋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招引一批领军科学家团队,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围绕大数据、海洋高端装备等方向,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引导多元化投资,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坚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开展基础设施预研,培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3.推进实验室体系重组完善。重点跟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积极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点实验室体系。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需求,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和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

二、突出海洋科研优势,发展海洋科技产业

1.培育涉海科技型企业。实施“海创计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海洋医药等方向,挖掘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新培育1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推动2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引进涉海国内外大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带动海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

2.搭建海洋高端创新平台。发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作用,统筹中科院海洋创新资源,打造空天海地一体化观测网络等设施。建设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打造国家级海洋气象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哈工程海洋无人装备产业基地、山东省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等平台建设,加快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3.攻关海洋关键核心技术。设立海洋科技创新专项,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海洋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瞄准深水、绿色、安全等前沿领域前瞻布局,开展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三、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1.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遴选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储备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广实施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

2.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强化前置辅导,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帮助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健康发展,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400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争取新建研发机构7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65%

3.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在科研立项、创新平台、科技奖励、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做实上市服务联盟,集聚国内一流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搭建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争取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

4.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加快人才、项目、平台、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争取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企业比重提升至90%以上。

四、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1.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强链计划”,聚焦重点领域系统化布局,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示范,延链、补链、强链,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设立未来产业培育专项,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强突破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速孵化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推进重点科技项目。加快推进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空天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研究院等已落地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级材料应用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产业平台、山东大学(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项目尽快落地。争取科技部“部市联动机制”支持,定向布局仪器仪表重点专项,推进科学仪器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3.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研发。围绕电子测量、智能家电、橡胶等优势领域,争建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长寿科技康养综合体,推动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

4.打造一流科技园区。发挥青岛高新区专题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优化高新区“一区多园”布局。依托青岛蓝谷核心区专题委员会,统筹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驱动引擎。实施园区培育计划,优化科技园区考评体系,引导各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实施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

5.促进科技惠及民生。推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资源开放共享。开展恶性肿瘤、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代谢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探索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打造超低碳社区和超低碳园区。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开展优质新品种精准选育及适宜机械化、轻简化作业的重大品种研发,打造砧木良种与产业惠民共同体。

五、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服务

1.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推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扩大揭榜制项目应用范围。重组科技奖励体系,设置颠覆性技术探索奖、海洋产业创新奖、智造创新奖等奖项。研究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推进科技监督和诚信管理改革试点。推进科创主体创新发展一件事项目,搭建“一站式”科创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

2.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实施产业领军人才计划,引育具有国际视野和资源整合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人才集聚、技术研发、项目输入。推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青岛高新区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窗口规范化运行。

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建设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和成果孵化。推进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促进中德科技项目合作与科技人才交流。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促进上合组织国家技术成果在青转化落地。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提质增效。

4.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打造标杆孵化器。推动引进小米谷仓、清华启迪等科技服务领域头部企业,建设孵化加速基地。推动大学科技园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化提升。面向“内城市”“近城市”“环高校”等区域,构建要素高效融通的“双创”微生态,打造创新街区。高标准办好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等创新创业活动。

5.促进科技金融结合。鼓励商业银行建设科技(特色)支行,优化投贷联动支持机制,推动“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提质扩面,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完善科技信贷“白名单”制度,强化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依托青岛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定期组织“线上+线下”融资路演对接活动,促进企业需求与资本供给精准对接。

6.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坚持企业“出题目”院所“做答案”,依托半岛科创联盟等市场化平台,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争取新增技术转移人才100人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0亿元。

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科技创新支撑保障

1.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把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管党治党与科技创新同部署、同落实。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坚持不懈狠抓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压力传导,压实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打造“清廉之岛 清风科技”廉洁文化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聚焦干部队伍管理全链条,在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上下功夫,强化科技干部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干部业务素质能力提升,围绕科技企业培育、科技园区建设等主题组织开展“一把手”领学研修培训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注重在基层一线、吃劲岗位历练干部。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强干部责任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4.加强科技创新法治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规范文件制定、审核、备案程序,做到文件合法有效及时公开。完善科技立法体系,加强前瞻谋划,开展《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调研。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条款,完善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持续开展法治宣教,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行政决策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