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9-18 来源 : 青岛市科技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1.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行“事业+公司”双轨运行模式,在轮轨系统动力学、轻量化材料和系统节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年内启动搬迁。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完成一期工程项目招标。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获省政府批复。

        2.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获批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承建工业互联网、航空轮胎、无水印染等1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布局基础科研平台,获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模拟等5家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48家。科技部批复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生物安全P3实验室。

        3.强化国际科技合作。获批科技部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展能源领域跨国科技协同攻关。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建成涵盖500余个高端项目的国际技术成果库。推动中德青年科学院(青岛)发展中心与中车四方签约共建“中德轨道交通轻量化研究所”。引进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开展自闭症、抑郁症等技术产品研发。

        4.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出台《青岛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选拔管理办法》,破除“四唯”倾向,以项目水平评定人才层次,注重成果转化、市场贡献和产业前景。印发《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扩大海外人才“朋友圈”,吸引国外人才项目资源。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改革,1-6月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455件,其中A类545件,占全省A类比重为60%。

        (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1.培育科技企业队伍。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三批共3000家企业通过评价,科技型企业队伍数量持续壮大。启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优化认定流程,探索建立申报受理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今年已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33家,更多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质量规模不断攀升。

        2.推进重点科技项目。按照“项目落地年”要求,抓紧抓实科技项目招引落地。推动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高端轴承”先导专项、科学仪器产业园等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引进国际领先医药健康领域产业孵化平台-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在青建设“分中心”暨“中关村医学产业园”。市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打造国家级海洋气象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

        3.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主动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布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8项,支持资金7900万元;靶向区域产业创新需求,强化市区政策联动,组织局区会商项目21项,支持资金1.02亿元。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承担科技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任务。

        4.打造一流科技园区。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健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机制,成立“高新区管理专委会”,出台《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统筹推进“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1.加强科技创新改革谋划。在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中开展“组阁揭榜”试点,攻关行业技术难题。推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让科研人员集中更多精力专注科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科研诚信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获批科技部科技监督评估和诚信管理改革试点,是唯一获批副省级城市。高水平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科创母基金投出用好,已深入对接并储备近200只子基金,立项子基金超过40只,总规模超200亿元,通过投决子基金和直投项目12个,完成认缴额近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过50亿元。完善科技信贷“白名单”制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累计助力企业获得信贷998亿元。

        3.推进孵化器提升行动。放大华夏基石、春光里等机构平台效应。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已引进企业23家。春光里打造“青岛智谷”,已有108家企业落地。支持本地头部企业打造专业标杆孵化器,海创汇建立7个加速器,加速项目346个,总估值达1600亿元,孵化培育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3家、瞪羚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8。

        4.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半岛科创联盟”平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已走访企业3430余家,对接高校院所78家,发布需求3700多项,上线成果3.6万余项,对接项目1980个,举办各类活动1.7万余场。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海洋科技孵化器正式启动,水下物联网通讯装备等5个项目入驻。

        5.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举办2021科技活动周,开放科技馆、科普基地57个,展示科普展品3300件,发放科普资料16000份,组织各类活动125场。围绕生物医药、柔性显示、科学仪器等产业或技术领域,组织形式新颖科技沙龙活动10余场,搭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更加通畅的“创新创业微生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科技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科技企业规模不够大,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二是产业生态不够强,科技研发和产业空间布局分散、不集中是薄弱环节。三是创新创业生态不够优,特别是缺少专业化、市场化的高端科技服务机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着眼于城市发展需求,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上市高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等工作重点,精准发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一)抓实上市高企培育

重点发挥海洋科研创新优势,在海洋大数据、工船养殖、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物联网等若干细分领域,挖掘有巨大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迅速壮大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健全高企上市培育库,给予入库企业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全方位政策扶持,助力更多高企投身资本市场。

        (二)抓实产业生态构建

突出制造业优势,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橡胶轮胎等创新型产业集群。瞄准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第四轮产业革命细分领域,前瞻布局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为引领的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加强对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统筹协调,突出区域特色,错位协同发展。

        (三)抓实创新生态营造

持续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引进更多“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加速导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坚持企业“出题目”、院所“作答案”,促进产学研金等创新要素以市场化方式高效融合、形成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办好第二届青岛创新节,设计更多创新独特、创意新颖的沉浸式科技互动体验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围绕垂直细分领域举办科创沙龙,塑造城市科创IP。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