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教融合青岛路径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13
字体大小: 打印

孙春兰副总理于7月12至13日在青岛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调研学校体育工作并召开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对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展示体教融合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青岛二中每天一节体育课、青岛嘉峪关学校每年级学习一项体育技能等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对青岛市体教融合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推广。

一、基本情况

持续增加经费投入。2019年以来,市本级投入学校体育经费达23064.75万元,区市投入105753.26万元,将体育中考经费、体质抽测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争取体育部门和社会经费支持7523.55万元。

持续增加校内学生运动场地。“十三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校运动场面积增加12%,达到1160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现有400米田径场174片,400米以下田径场988片,篮球场2871块,排球场1467块,体育馆303个,游泳馆53个,风雨操场65个,学生体质测试室729个。

持续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达5603人,“十三五”期间增加30%。外聘体育教师292人,引入专业教练930人。

整合校外体育资源。引入体育俱乐部324个,引入体育协会、社团组织99个,引入上级官方体育部门18个。开发利用校外田径场90个、篮球场427个、排球场80个、足球场226个、体育馆27个。

向公众开放校园运动场地。2019年,全市中小学开放运动场地学校数达900余所,基本实现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开尽开。

二、基本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为体教融合提供有力保障。政策出台早,提前谋划,2018年出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明确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等要求。政策体系全,围绕实施体教融合和“十个一”项目落地,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从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课程优化、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出系列措施,不断完善“1+X”制度体系,系统构建“节、赛、会、展、演”相互促进、“班、校、区、市、社”梯次覆盖的推进格局,对整合优质资源、丰富融合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政策内容实,将体育从“一次考”“合格考”调整为“全程考”“等级考”,纳入中考计分科目,有效发挥了评价指挥棒作用。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受重视、常态化落实。建立体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解决了优质资源分散、专业师资不足等瓶颈问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体育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体教融合发展格局。

二是夯实校园基础,为体教融合搭建平台载体。普通学校抓普及。每个学生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参加1个体育社团、每学段至少掌握1项体育技能,每个学校至少结对1位专业教练、打造1个品牌项目、开展1项特色活动。全市中小学校100%开足体育课、100%每天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100%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试点推广“一天一节体育课”。将专业教练进校园开展培训和指导活动纳入其工作绩效评定和职称评聘体系,激发了教练员队伍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内生动力。专业学校抓提升。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突出“三配备一打通”,包括资质配备,为符合条件的体育学校增设教育办学资质;师资配备,向体校选派优秀教学校长和文化课任课教师;课程配备,为体校适龄学生开齐开好义务教育课程;打通学生培养通道。2019年以来,全市建成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项目)110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基地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77个。社会体育组织抓特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整合体育俱乐部、训练基地等社会资源,推动35个竞技体育大项进校园,100余家企业承办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定期举办冬夏令营活动。依托体育俱乐部举办青少年冰雪节、体育嘉年华等特色赛事和活动,促进了教育、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体育赛事带动,为全员参与注入竞赛活力。充分发挥重大赛事作用。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青举办为契机,努力放大办会效应,以赛事为引领促进体教融合,带动了学校体育氛围营造和体育设备设施改善。不断提高联合办赛水平。推动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办赛、市级区级联合办赛、引入社会力量联合办赛,打造班级、校际、区级、市级四级阳光体育联赛机制,推动赛事设计、经费保障、裁判教练等方面深度融合,每年举办市级、区市级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50余项,参赛代表队4000余支,有近百万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形成了“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持续释放以赛促训成效。体育赛事项目实现扩容,丰富多彩的赛事成为吸引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的平台。校园体育保持全国先进,每年参加省级各类专项比赛3000人次,目前在国家队、省队集训运动员500余人。青岛实验高中代表山东省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中学男子组足球比赛冠军,在帆船全部七项比赛中获得五金三银一铜。

四是注重特色品牌打造,为融合创新作出青岛贡献。把“帆船之都”名片擦得更亮,将帆船运动融入海洋教育体系,与海洋科技、海洋生物、海洋地理融合渗透,2006年起持续推动“帆船运动进校园”,出版帆船教材《扬帆青岛》,发展了140所帆船特色学校,累计有3.5万名学生参与海上实操培训,被国际帆联授予世界帆船运动发展突出贡献奖。让“足球名城”品牌叫得更响。出版地方教材《快乐足球》,校园足球课程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已连续组织32届,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建成拥有17片标准球场的白沙湾足球公园,成为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中心、世界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中国足球学院青岛分院落户,成功举办“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比赛,每年承接参赛、训练学生3万余人次。建成中德生态园德国足球亚洲基地,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和夏令营基地。全市市级以上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达到452所,全市常年踢球学生30余万名。

三、存在问题

体教融合最重要的是教学的融合、训练的融合、人才培养的融合、教师(教练员)的融合、场地设施资源的融合和竞赛体系的融合等。当前,在工作机制有效运转、配套制度健全完善、赛事体系系统整合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政策保障,打破部门壁垒,推进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四、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机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元参与的体教融合促进机制。依托体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以强化赛事、人员、资源设施等共享为着力点,推动共治格局的形成。

二是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配套制度。主要体现在经费项目、场地设备、人员编制、待遇保障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教练员进校园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权利责任、组织管理等方面出台配套制度加以规范。

三是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青少年体育的特点,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研究、整合资源、深度融合,一体化构建青少年赛事体系,更好地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以赛促练、后备人才培养等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