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促进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激励措施》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489247186417617432
  • 主题分类 教育
  • 成文日期 2023-08-01
  • 发布日期 2023-08-01
  • 发文字号 青教通字〔2023〕87号
  • 发文单位 青岛市教育局
  • 有效性 有效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各区、市教体局,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机关各处室:

    现将《促进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激励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青岛市教育局  

    2023年8月1日


    促进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若干激励措施

     

    为学习贯彻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号),全面落实《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青教通字〔2022〕89号),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教师更好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密切加强家校沟通,大力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特制定如下激励措施。

    一、扩大“公开课”认定范围

    1.市教育局每学期择优选拔15节公开课,每个区(市)每学期择优选拔10节公开课。(责任单位: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2.教师承担的青岛市“家长开学第一课”、“五步教学法”展示课、“家长大课堂”的家庭教育课程认定为市级公开课;由市、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讲授的家庭教育讲座,视为相应级别公开课。(责任单位:教科院、家庭教育处,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3.独立承担或主持的由市教育局主办的家庭教育指导节目,认定为市级公开课。(责任单位:教科院、家庭教育处,各区(市)

    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4.两年内同一人的家庭教育微课被市教育局选中5个及以上,其系列家庭教育微课可被认定为一次市级公开课。(责任单位:教科院、家庭教育处,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二、增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数量。2023年,完成家庭教育“一师一优课”评选156节;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2024年该课评选增加到200节,2025年该课评选增加到300节。(责任单位: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三、增加“优质课”评选数量。2023年,完成家庭教育优质课(以“五步教学法”为主要授课方式)评选150节;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2024年该课评选增加到200节,2025年该课评选增加到300节。(责任单位: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四、增加教学能手评选数量。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参加青岛市教学能手评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2025年计划评选家庭教育方向的教学能手50名。(责任单位: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五、支持参评学科带头人。鼓励支持家庭教育方向的教学能手参加青岛市学科带头人评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2025年计划评选家庭教育方向的学科带头人20名。(责任单位:教师工作处、家庭教育处,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六、加强名师培育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市教育局将家庭教育

    指导教师纳入名师培养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培育30名家庭教育名师。遴选30名主持人建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纳入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责任单位:教师工作处、家庭教育处、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七、增加推荐名额。对获评“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的区(市),在培育名师和名师工作室时,各增加1个推荐名额。(责任单位:家庭教育处、教师工作处、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八、家庭教育课程计入工作量。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讲授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规定安排的家庭教育课程全部计入工作量。(责任单位:教师工作处,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九、设置专项课题。在市级教育教学规划课题中,设置家庭教育专项。(责任单位:教科院,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十、加大表扬激励。市教育局每年评选100名“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兵”,并进行通报表扬。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在评先评优等相关推荐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向获评“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兵”的教师倾斜。(责任单位:家庭教育处、教师工作处,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

    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幼儿园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大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市级激励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级本单位的措施,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新动能、做出新贡献。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