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436925206204253171
  • 主题分类 教育
  • 成文日期 2021-11-18
  • 发布日期 2021-11-18
  • 发文字号 青教通字〔2021〕137号
  •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教育局
                                                                                                                                                                             2021年11月18日

                                                                                   青岛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发〔2020〕4号),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到2023年,30%区(市)达到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到2025年,所有区(市)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1.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城镇化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户籍政策以及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编制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设施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需求,合理布局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重点加强城镇居住区尤其是主城区热点区域、教育配套设施相对薄弱区域义务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全面消除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建、改扩建不少于20所中小学校。各区(市)根据推进计划每年化解一定数量大规模学校,数量较多的区(市)每年化解比例不低于25%,不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学校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设计建设,现有学校通过建设改造、学生分流,“一校一策”推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网络多媒体教室及音乐、美术、综合活动实践室等达标,每个区(市)每年推进25%以上的未达标学校达标。设置专项资金,按标准补齐补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全面改善食堂、厕所和寄宿条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实施运行补助。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支持镇驻地学校建设。(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强化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青岛教育e平台覆盖融通和深化应用,鼓励区(市)建设个性化需求业务系统。实现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专项培训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推进多样化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索,开展市级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评比,县域内农村教师参评比例不低于30%,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设施设备利用率。(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均衡配置师资。按规定及时足额核定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根据班额、生源及师资结构统筹调配编内教师,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临时代课人员。补齐配足用好各学科专任教师,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管理与使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和“三定一聘”管理改革。加强教师交流轮岗,健全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服务期制度,县域内每年校际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重点推进骨干教师校际间和县域内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交流数量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加大乡村学校、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师资均衡配置水平。(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高教师素养。严把入口关,将师德作为教师招聘的第一标准,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定学历以上专任教师配置。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无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未通过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的在职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加强教师培训,区(市)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保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保障教师待遇。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按规定保障职称评审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项待遇措施落实到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7.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深化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系统构建义务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为抓手,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扎实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8.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区域联动教研体系,培育推广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法和优秀教学成果,以市级公开课、名师开放课、城乡交流课等为抓手,强化教学示范引领。建立教学示范与帮扶制度,推动城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县域教研一体化发展水平。(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培育一批示范性义务教育集团,实现核心校与成员校间管理互通、师资共配、研训互动、文化同建、资源共享和质量共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5年,至少建成优质教育集团30个;完善34所市级实验学校实验项目常态化推进机制,形成一批改革实验成果。(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指导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制定和修订章程,完善章程执行和监督机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教职员工参与机制及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组织常态化运行机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完善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实施乡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校治理水平提升。(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健全教育评价制度。落实教育评价总体改革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建立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重视监测结果解读和使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通过市长、局长直通车等渠道,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各界群众对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教育保障能力。
        12.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益。健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群体就学保障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适合义务教育。建立“一生一案”“一童一档”,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格化管理。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健全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就学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系统推进中考改革,健全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制度。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生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分配政策。(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3.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提升课后托管服务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严格审批准入,规范培训行为,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每年递减。健全办学监管制度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大对学校和培训机构检查抽查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公有主体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控制在规定比例。(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4.落实经费保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实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引导改善办学条件、化解大规模学校等项目,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区(市)要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科学制定本区域创建方案,明确创建年度、推进措施、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逐校建立工作台账,梳理短板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签订创建任务责任书,“一区一案”“一校一策”推动实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要制定分年度推进目标,明确创建“时间表”“路线图”。
        (二)区市自评。每年12月底前,各区(市)结合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对照国家评估标准,对本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自评。逐项梳理达标进度,总结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排查问题差距,逐项落实整改。
        (三)市级评估。根据各区(市)自查自评情况,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3月底前,组织对各区(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通过数据监测、委托第三方评估和实地督导等方式进行督导评价,形成报告反馈至各区(市);各区(市)根据市级评估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全面推进整改。
        (四)申请认定。达到评估标准的区(市)应在每年5月底前,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评估认定申请,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组织验收,对达到评估认定标准的,申报省级评估认定。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专家现场督导,视达标情况推荐申报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区市为主、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创建机制,各区(市)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有关工作,建立协调机制,落实分工,统筹调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职责,加强对区(市)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二)完善工作机制。市、区(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通报进度,对重点突出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建立奖惩机制,对今后3年内通过国家、省评估认定的区(市)给予奖补,奖补方案由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研究制定。对创建工作滞后、不作为、督导反馈问题整改不力以及弄虚作假的区(市),按照《教育督导问责办法》进行通报、约谈和问责。建立交流分享机制,组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讨观摩活动,推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