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26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以来,全市教育工作以“提质扩优”为主线,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攻坚突破,加快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智慧教育赋能等近十项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职业教育、艺术教育、集团化办学等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一、突出扩优提质,在“上好学”上取得新进展

1.加快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统筹学龄人口排浪式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开工率达到73.3%,续建完工40所,完工率达到47.5%。继续抓好公办园优质园建设、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特色高中创建等关键任务实施,出台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意见,推动优质学校集团持续发展;采取赴高校高端研修,赴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中小学沉浸式实训等形式,提升新建学校、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和全市初中校长能力素质。全市新增公办园22所,提供公办学位5800个;新增省级特色高中4所、学科基地8所,72名优秀校长实行“一长多校”办学,涉及学校数168所,一批新优质学校向教育发展薄弱区域布局,70%的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与区域内的标杆校差距明显缩小,主城区教育“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传统格局真正发生改变。

2.全力攻坚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时监测,紧盯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分批推进创建,加大90余项问题的解决力度。投入1.45亿元,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强镇筑基行动,51所农村薄弱园改造项目全面展开,4个镇获评第四批教育强镇筑基省级试点乡镇,省级试点镇达到16个。李沧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胶州6个区市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认定,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3.持续办好一批教育惠民实事。实施幼儿园长幼随学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延时托管和开设托班,203所幼儿园完成托育备案,提供托位超过1万个,延时托管试点和长幼随学政策分别惠及幼儿1463名和2017名,解决了幼儿家长接送和看护不便等难题。提高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发放助学金6100万元,保障了5.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修订补充、明确208项学校安全工作负面清单事项,强化安全底线意识,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防溺水、校园欺凌和交通安全等排查整治,整改各类隐患5152项。出台加强校长配餐(食堂)管理十条措施,开展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成立食品安全领航员工作室,探索“政府+社会”协同机制,持续改善乡村薄弱学校食堂条件,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水平得到提升。6所中小学获评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居全省首位。

二、突出立德树人,在“提质量”上取得新成绩

1.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成立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和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指导中心,举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政微课堂等比赛,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三位一体建设,首批建成10个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遴选百人名师成员团队,针对常见心理问题,研发各学段心理健康课程参考教案4册共85节,建立精神卫生专家进校园和心理教师进医院“双进”机制,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深入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进课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强健行动,加大“每天一节体育课”和阳光运动1小时落实力度,加强校园足球特色校、明眸强脊闭环管理试点班和近视防控科普微基地建设,我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和优良率均居全省首位,青岛六十七中获得2024耐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亚军,创造全国高中篮球联赛山东省最佳战绩。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岛高校大学生艺术节。

2.打造高水平课堂教学新样态。研究制订教学改革系列措施,继续抓实分层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尖兵教师培养和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等举措,强化数字赋能,研发建设集合资源、管理、培训、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教研平台,组织名师空中公益课堂120余节、“名师导学+在线答疑”课程208期,录制上线1000个“青快学”重难点讲解小微短视频,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配备科学副校长,加强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4所中小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3.实现高素质教师队伍新突破。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致敬师德模范、师德素养提升等六项行动,强化教育家精神学习实践。持续优化多元化招聘办法,吸引一批省师范类高校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硕士研究生、部属院校优秀硕士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健全教师梯队培养体系,积极培育教育名家,9名教师入选首届齐鲁教育名家工程,占全省18%;55名教师入选第十一批省特级教师,比上届提高12人,占全省13.75%,居全省首位。

三、突出教育强市,在“强服务”上塑造新优势

1.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一期工程主体完工。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3个专业获评第二批省特色化专业,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专业分别达到10所、20个。13所中职学校、135个专业点通过高水平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评审,居全省首位。深化产教融合,新增8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分别达到28个和90个。全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治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2.深化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康复大学正式获批设置并启动本科招生,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科青岛科教园等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稳步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发布建设任务书50项。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已汇集在青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科技成果1万余项,联系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等210个。

3.促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打造上合教育高地,推出“打造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平台”等制度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具有招收国际学生资质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433所。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朋友圈”,232所中小学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列入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境)外学校缔结友好(姊妹)学校442对。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举办首批越南北宁培训班,共建“墨子工匠学院”。

2024年以来,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优质资源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五育融合育人实效有待增强,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需要提升。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改革发展统筹谋划和工作推进落实,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一是推动优质资源再扩容。健全学龄人口监测和教育设施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完成70所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2%,优质园占比提升至85%以上,推动2024年新建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二是推动育人质量再提高。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强健行动督查和心理健康筛查,启动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学述评试点,提升教师教书育力能力,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高中学校教学全面创优和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突破。三是推动服务能力再提升。对接新质生产力等发展需求和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加快推进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二期项目和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改扩建项目开工,协调推动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高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优质中职举办五年制高职,出台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服务地方贡献度评价实施方案,增强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建设质效,以教育强有力支撑产业强、城市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