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洋发展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7-28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落实“找准切入口”“招引大项目”“破题产学研”等工作部署,创新路数打法、聚焦工作实效,全力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14.4亿元,同比增长5.9%,预计上半年同比增长7.5%。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新完善海洋统筹机制。赴北京、深圳拜访海洋领域专家把脉会诊,开展专题调研,创新完善海洋统筹工作机制和思路打法。组织召开全市经略海洋暨市委海洋委全体工作会议,制定市委海洋委2023年工作要点,梳理“四个十”重点任务清单,制定海洋发展工作图谱,推动海洋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首次组织海洋发展“亮绩”“赛绩”、海洋重点项目观摩、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等活动,组建海洋委专家委员会,召开专家恳谈会,《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已经纳入全市立法规划,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拓宽海洋发展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进与挪威卑尔根市缔结海洋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建设中挪国际会客厅。邀请太平洋岛国农渔业部长访青,促进渔业领域国际合作。

(二)突破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部、省、市共建全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签约落地,研究编制建设方案、组织构架、实施协议、章程、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五年规划等,正加速推动实体化运作。举办“蓝色药库共同梦想”主题活动暨“蓝色药库”创新发展大会,“蓝色药库”寡糖产业化基地投产,我市海藻寡糖产业实现突破,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自然资源部抽调人员启动“国家三大深海平台”会战模式,梳理明确项目立项路径,正在准备部、省、市三方共建协议。推动清华大学、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合作建设崂山实验室北京研究院,主动建议市审计局对海工院开展审计核查,并督促海工院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推动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建设全面提速,研究院《共建协议》已经签订,正在着手搭建海水养殖生物前沿育种技术体系等共性技术平台,拟于近期挂牌运行。

(三)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出台《青岛市2023年海洋领域招商引资特别行动方案》,聚焦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渔业、航运金融“六个赛道”,走访中农发、博奥生物、深圳大百汇、华熙生物、中集来福士、绿叶制药、汤臣倍健等150余家行业内头部企业,成功举办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北京)推介大会,成立了中外企业家蓝色联盟,选聘10名全国海洋领军人物作为青岛海洋招商推介大使。1-5月份,新签约引进20GW光伏组件产业基地、国药科技城及智造园等海洋项目46个,总投资额407.54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2021.9亿元的90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84.44%;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54.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55.39%。

(四)治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落实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十项机制,扎实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赴国家、省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为董家口新建码头、国信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渔光互补新能源等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全力做好用海服务保障。全面梳理海洋治理“2+8”体系,研究制定《青岛市海洋治理协同联动指挥工作机制》和跨省浒苔前置打捞方案,牵头打好浒苔处置、伏季休渔、渔业安全生产、涉外渔船管控、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五场硬仗。按照“近海少见、避免上岸,青岛海域不成灾”的工作目标,调派前置打捞船只359艘,布设浒苔拦截网104.7公里,组建上岸浒苔清理队伍和志愿者队伍70支,落实浒苔资源化利用生产线13条。截至7月4日,累积海上打捞浒苔21.13万吨,岸上清理浒苔4689吨。及时组织开展“净湾行动”,有效应对海星、白泥蚂敌害生物。推动灵山岛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环胶州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保障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切实抓好二中湾清理整治攻坚行动。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找准切入口,构建海洋发展全新格局。一是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综合运用调度、打擂、观摩、通报、排名、激励、问责等方式,推动形成市委海洋委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区市(功能区)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在青高校和科研院所定期联系机制。按照“四化”“六可”要求组织实施市委海洋委2023年“四个十”重点任务。发布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指标体系。二是锚定目标,长远规划。加快编制《青岛市海洋发展2035远景规划》,在海洋未来产业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开放政策争取、海洋综合治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思路举措。制定我市发展深远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未来产业路径图,启动未来产业产业链招商行动。三是向上争取,政策突破。全面梳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政策、平台、项目和资源,经专家论证后,形成工作清单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二)聚焦大项目,增强海洋产业强劲动力。一是全力招引落地。聚焦“六条赛道”,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项目引育质效。探索推动成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强化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等专业机构密切合作,引进突破1-2个海洋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力争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二是强化调度督导。强化“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度赛绩”机制,加快推动“国信”“深蓝”系列、邮轮母港启动区等90个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招商引资市、区两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结合各区市(功能区)实际情况,分档次确定招引目标。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狠抓落实,在全市海洋领域营造比学赶超、担当实干氛围。三是园区集聚发展。坚持“特色引领、错位竞争、链主带动、集聚发展”原则,研究制定海洋特色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提升海西湾海洋装备产业,打造国内一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强化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海洋特色,集中打造海洋医药产业承载区。依托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打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园区。结合蓝谷海洋高端装备和信息产业布局,筹建市级海洋物联网产业园。

(三)破题产学研,打造创新要素“十大平台”。一是加快现有平台提质升级。支持崂山实验室加快建设发展,组建高端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围绕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持续开展前瞻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加快“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运作。协同自然资源部开展“国家三大深海平台”集中会战,尽快拟定建设方案,签署部省市三方协议,年内完成立项等工作。推动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尽快挂牌运营,搭建现代育种体系,开展良种繁育及成果转化。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完成市审计报告整改工作,务实聚焦引领性示范性装备技术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产业化。全力争取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创建海洋药物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打造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发挥青岛深海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优势,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探索组建中国深海装备研究院,打造深海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载体。二是高标准谋划建设青岛海洋创新发展“十大平台”。坚持面向未来、高端支撑、产业牵引,在现有七个优势特色平台基础上,高水平谋划青岛海洋创新发展“十大平台”,切实构建起青岛海洋创新的“四梁八柱”和核心优势。三是聚集高端人才。开展现代海洋英才评选活动,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开展海洋人才集聚行动,着力集聚一批海洋顶尖人才、科研领军人才和产业高端人才。

(四)营造优环境,培育海洋治理最佳生态。一是加强政策支撑。对标深圳、厦门等城市,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深远海养殖、水产种业等专项意见。研究海洋政策体系建设,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编制《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夯实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法治支撑体系。落实好“海洋15条”“航运15条”等政策措施,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意见”。三是守牢安全底线。加快推动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强化“工作统筹、监视监测、预警响应、应对处置、评估提升”五大联动机制,全力打好浒苔处置主动仗,抓好伏季休渔管理,严格依港管船制度,强化“三无”船舶整治,坚决抓好涉外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监管工作。

(五)突出国际化,开创现代海洋城市新维度。一是搭建海洋国际合作平台载体。充分发挥“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平台作用,积极发起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多边海洋领域务实合作。二是巩固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扩大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朋友圈,全力推动与挪威卑尔根市缔结海洋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三是拓展国际海洋合作领域。深化与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推进建设中挪国际会客厅,打造跨境海洋产业加速器及北欧创新项目资源库。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积极参与国际海底事务规则制定和国际深海治理体系构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