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洋发展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8-21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精力谋划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上半年,全市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42.3%,开工率达80.6%,呈现出项目加速开工投产的良好态势。

  一、保稳定,千方百计帮助涉海企业恢复增长

  一是制定支持政策措施。制定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涉海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工作措施》,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渔港渔船复工生产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疫情期间渔业复工生产的通知》等文件,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涉海市场主体应对疫情、恢复增长。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坚持顶格协调推进,局主要领导坚持带头进现场、进企业,组织对接涉海企业130余家,征集复工复产过程中防护物资、资金、用工3大类超30家企业的需求,逐项研究落实解决措施,暂缓向企业征缴办理年度海域使用金。三是加强市场产销对接。与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一亩田”、腾讯微视、京东官方旗舰店等开展合作,搭建线上产销对接平台,解决3万吨水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开展2020青岛渔业线上博览会、直播推介会,局主要领导上线为本地海产品“带货”,带动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四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主动服务受疫情影响明显的行业和涉海困难企业,征集融资需求近7亿元。争取多项信贷融资支持政策,为小微渔业企业解决贷款需求740万元,为涉海企业上报授信金额约3亿元,发放资金贷款2500多万元。

  二、促发展,聚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

  一是加快升级产业层次。启动编制《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岛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海洋产业转型跨越硬仗2020年实施方案(2.0版)》,正在修订《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起草《促进各区(市)、功能区海洋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海洋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二是集中推进重大项目。梳理了一批块头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成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按月跟踪调度项目进展,集中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中鲁现代海洋产业园、崂山沙港湾、国信海洋三产融合示范先导区、青岛海洋全球现代中心等项目。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制定《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2020年海洋领域招商清单》,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条、30类重点产业环节,逐条组建招商引资攻坚突击队,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过50亿、100亿、200亿元的涉海大项目。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4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19.3亿元,其中,二季度新增总投资额759.8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177%。四是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收集共享资源五大类321个,设备价值约1.69亿元。组织举办青岛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企业、百洋医药集团双向对接会,组建“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联盟”,促进企业产销对接。与海尔卡奥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进青岛市涉海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启动青岛船舶海工企业钢材联合采购机制,成功促成山钢集团、中船物资、北船重工签署每月1.5万吨的钢材采购协议。

  三、求突破,持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在“两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制定上合示范区加强海洋合作实施方案,集中推进区内40个总投资529亿元的海洋经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自贸区青岛片区海洋试点任务,开展自贸区海洋统计制度创新,争取农业部在海洋渔业领域7个方面给予支持,60条试点任务启动实施,32条试点任务已经落地。至6月底,片区新注册涉海企业1009家。二是海洋科技合作实现新突破。举办驻青海洋科研院所恳谈会,协同推进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共建,成功召开中俄北极研究中心研讨会,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水产养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网上对接。积极促进山东省科学院海洋检测装备产业研究院项目、中仁药业港青大健康项目等建设。三是国际涉海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筹备世界海洋发展大会,研究制定青岛市层面服务保障联席会议方案。积极筹办2020青岛国际海洋周,协同筹办世界海洋科技论坛,牵头组织中国科协年会“双招双引”项目对接会,通过展会平台促进多方资源要素互动耦合。

  四、增效能,加快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现代渔业融合发展。研究制定《青岛市支持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渔业创新示范园、青岛浩大海洋科技产业园、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建设。二是推进深蓝渔业纵深发展。支持西海岸新区申建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推动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祥泰万吨移动式养殖工船、“冷水团渔场1号”开工建设。深化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新增肯尼亚1个过洋性远洋作业渔场,远洋渔业入渔国拓展至10个,打快中国北方(青岛)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是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编制《青岛市水产品加工“十四五”发展规划》《青岛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进青岛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基地转移搬迁。开展“育繁推”一体化试点,探索建设水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养殖尾水监测,共检测产地水产品590批次,质量合格率达100%。

  五、守底线,扎实打好海域资源管控“攻坚战”

  一是强化海域使用管理。妥善处理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协调推动青岛港纳入中近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处置,涉及用海面积68公顷。跟踪海岸线调查修测成果,确保海岸线修测划定科学、准确。探索开展海域使用权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海域资源,支持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强化海洋生态修复。积极推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建设,支持西海岸新区龙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列入2020年国家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加快组织蓝谷小岛湾海岸带修复整治工程,推进小管岛保护利用试点,完成中央财政资金投资1.22亿、地方配套投资3.53亿。三是强化海洋灾害防治。在重点海湾安排设置58公里拦截网,组建由160艘渔船组成的打捞船队,全力做好浒苔处置,全市共清理浒苔13.34万吨,其中,海上打捞9.8万吨,陆上清理3.54万吨。重点保障区域市区前海一线清理浒苔8.26万吨,海陆清理比约1:30,浒苔上岸率创历年最低,为历史上处置效果最好的一年。四是强化海洋执法管控。扎实开展“碧海2020”“亮剑2020”等海洋专项执法行动,深入实施非法围填海、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跨海区作业渔船等整治,清缴“地笼”网7200套,拆除禁养区养殖设施13.2公顷。联合实施海洋伏季休渔联合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已查处伏休违规渔船306艘。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疫情和贸易战风险叠加,我市海洋相关行业受到直接影响,海洋经济产业受到冲击,如,港口航运多条航线暂停、外贸货物减少、运输效率低迷,水产品加工大量外贸订单取消,后续生产压力加剧。工作中,还存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经略海洋攻势不够;对标深圳,工作标准有待提高,创新性、领先性、突破性不足等问题。

  下一步,市海洋发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谋划海洋攻势,紧紧抓住海洋产业、海洋项目不放松,集中推进涉海重点项目建设,紧盯不放、全力推进,全力做强一批优势链条、补齐一批薄弱链条、新建一批潜力链条;扩大海洋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搭建国际海洋合作交流平台;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海洋执法监管,强化海洋生态管控,推动经略海洋攻势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促进全市海洋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