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市国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党建统领,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抓手,聚焦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项目推进落实年”要求,打造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作出国资国企贡献。
一、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1.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各项任务。推进7个专项工程加速精准落地,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任务。
2.围绕任务落地见效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加大改革统筹推进力度,研究建立国企改革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改革合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3.推动改革成效向基层穿透。继续做精做深“区域性综改试验”“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等改革专项工程,用好基层联系点制度,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二、突出优化产业布局,争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4.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市直企业主责主业核定,研究建立主责主业与发展规划、投资计划等联动机制。动态跟踪市直企业项目库项目建设,推动以重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
5.优化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处置、股权转让、市场化债转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城市更新综合开发利用等多种方式,精准施策、依法合规、积极创新、多措并举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
6.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提振工程。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两重”“两新”,打造“市级协调、国企引导、基金领投、园区配套”产业培育模式,“基金+产业园+项目”一体推进,提升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
7.稳妥有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围绕“三个集中”要求,采取市场化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重组整合,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加快清理退出非主业非优势资产。
8.做好五年规划的总结和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国资规划目标任务,启动研究编制“十五五”国资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突出强化科技创新,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9.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市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市直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争取在培育具有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上取得成效。
10.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载体。支持国有企业参与成立科技创新联合体,对接有关科研机构、高校,承接有关科技成果落地。支持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和成果本地产业化。
11.加大要素供给。建立市直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加强国有资本预算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力度,对科技创新骨干人员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形成系统集成的支持企业落实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包。
12.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市直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大AI技术应用,推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全面落实试点要求,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主动开放国企应用场景,助力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四、突出市场化机制改革,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13.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研究制定市直企业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办法,规范董事会决策机制运行,完成国有企业监事会改革。
14.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和薪酬管理体系。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一企一策”考核机制,压紧压实稳增长责任。按照“规范、激励、倾斜”一体推进的要求,深入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专项提质工程,全面构建覆盖全部经理层成员、突出经营业绩、突出刚性奖惩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普遍推行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15.规范和加强市直企业机构设置和用工管理。研究制定规范市直企业机构设置和加强用工管理意见,开展“控机构、控岗位、控总量、控总额、控招录”工作,指导市直企业加快构建机构精简、用工规范、分配合理、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16.推动ESG体系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研究制定市直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推进企业加快ESG体系建设。推动国资国企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安全生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开展国资国企品牌建设引领行动,提升企业品牌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17.全力推动市场化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央地合作,服务央企、省企、外地国企深耕青岛。研究制定推动国资国企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强化与商务、民营、贸促等部门协同,推动国企民企协同服务全市发展战略。
五、突出加强国资监督,争当守护国有资产的排头兵
18.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健全投资管理制度,重点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项目后评价机制。指导企业制定年度债务融资、还款计划,严防过度负债。研究制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政策文件。加强法治国企建设,建立总法律顾问工作报告制度。
19.加强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国资在线大数据监管系统三期和企业司库体系,构建智能化穿透式在线监管系统。推动市直企业重要资源要素阳光交易公开透明。
20.打好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战。加强监督工作机制落实力度,组织开展国资国企专项监督检查。通过提示函警示函、责任约谈、通报等监督手段,尽早发现和查纠问题,防范企业重大风险。
六、突出坚持党的领导,争当党建统领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21.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化机关党建品牌建设和模范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党支部“五比五看”。持续打造“1+N”廉洁文化品牌矩阵,构建机关和企业一体推进的清廉建设格局。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等工作积极策划主题宣传,传播国资声音,讲好国企故事。
22.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组织开展市直企业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为抓手,以深入开展清廉国企建设为载体,持续发挥“一刊两基地”学习交流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23.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融合化。动态优化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等“三张清单”。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中心任务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4.推进党员培训系统化和人才建设专业化。分层分类分批推动党员教育系统化建设,深化推进“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建设,实现“一企业一品牌一阵地”。指导市直企业开展应届毕业生招聘,深入推进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推动企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25.持续加强党建与发展研究会平台建设。拓展研究会的平台功能,围绕会员单位在国企改革、综改试验和参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多元需求,精准组织开展党建主题系列活动,建设驻青国企的“合作之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驻青国企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