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通信主管部门:
现将《青岛市5G工厂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青岛市通信管理局
2025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市5G工厂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
“5G+工业互联网”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为高水平建设5G工厂,深入推进青岛市“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发展,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促进全市5G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企业发展需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为指引,筑牢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关键底座,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到2027年,5G工厂建设逐步过渡到规模化复制和普及阶段。5G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模式全面彰显,5G工厂的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开发出更多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基于5G全连接的产线、车间、工厂实现生产单元广泛连接,网络支撑能力明显改善,引导打造10个国家级5G工厂优秀案例、30个特色鲜明的国家级5G工厂名录项目、180个高效赋能的国家级5G工厂入库项目,成为全国“5G工厂”融合应用发展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信息基础支撑能力
1.建设高质量5G外网。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建设各类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5G精品网络,不断优化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提升5G网络整体性能以及维护运营效率,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企业网络服务,满足市区两级园区、各工业企业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多场景接入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企业5G内网改造。支持企业加快5G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实现企业内多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加速企业内网络的无线化、扁平化、融合化。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优化“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企业加强内网数据存储能力、标识解析应用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建设,构建起较为健壮的适用于云网边端协同的基础设施,全面支撑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5G专网建设。加快推动“信号升格”,推动5G网络在工业企业、园区的深度覆盖。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联合开展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建设,加快工业5G虚拟/混合专网在生产现场的应用。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开展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工作,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工业、港口、电力、医疗等领域规模化部署,带动云平台、边缘计算节点、智算基础设施等建设,拓展5G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全要素互联互通。以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化协同,推动5G与边缘计算、标识解析节点、IPv6、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支持企业依托管控平台,加快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打通产业链全要素的数据贯通及业务协同,培育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和示范型“产业大脑”,构建基于5G技术的产业大脑“云、网、边、端、用”一体化全要素互联互通协同系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加快厂区升级改造
5.推动工业设备联网上云。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两新”政策项目,广泛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充分利用5G、自动控制、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改造或改进设备操控系统,实现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全面连接。鼓励企业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贯标,普及数字化工具、技术和软件应用,提升制造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基础条件和意愿。引导企业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平台的SaaS化服务,强化“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推广。加快设备云化和平台化建设,推动设备数据的云端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动IT/OT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进行IT/OT一体化部署,研发面向工厂生产、运营、管理等需要的各类移动端应用程序(APP)。通过应用软件或系统功能的云化部署,建立扁平化、灵活化“云-边”协同架构,形成IT/OT应用的统筹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实现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平台资源等深度融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分类分级培育标杆。支持企业根据场景需求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工厂。产线级着重于单一生产环节、业务单元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5G融合应用创新等方面能力建设;车间级着重于多产线多系统协同优化、数据价值充分释放、集成创新水平提升等能力建设;工厂级着重于跨车间跨层级互联互通、场景的深度和系统化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能力建设,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数据要素充分应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打造全领域5G工厂建设示范标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应用生态融通
8.提升创新应用能力。支持工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创新平台等申报5G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家、省项目,开展5G工厂相关的融合技术、典型场景等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加强5G工业芯片、模组、终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行业5G解决方案标准化、成熟化,降低产业推广成本。鼓励企业通过与基础电信企业合建、第三方承建、企业自建等方式探索5G工厂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围绕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装备、汽车、家电、电子、轻工等重点行业以及电力、港口等重点领域,引导建设5G工厂,持续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打造亮点企业,形成一批高质量5G工厂特色应用和标杆项目,带动重点产业及其细分赛道探索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总结和提炼5G工厂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复制和推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完善5G工厂服务生态。遴选建立全市5G工厂生态资源池,支持5G工厂建设资源丰富和对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外提供5G工厂解决方案服务,培育集聚一批5G工厂集成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咨询服务商,为5G工厂提供丰富的标品方案、供应链产品和服务清单。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家智库等作用,为企业建设5G工厂提供专业培训、评估诊断、标准应用、专家咨询、资源对接、设备更新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筑牢安全防护屏障
11.安全防护能力升级。推动工业企业落实5G工厂场景建设与网络安全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引导企业利用5G、人工智能、新型加密算法等技术,结合生产安全需求,围绕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等关键要素,构建多层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做好安全应急预案,阶段性开展安全检测评估,提升网络安全监测水平,确保网络运行平稳,提高安全威胁发现、快速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企业落实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相关政策与标准,提升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等安全防护能力;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数据上报、应急响应、风险评估等安全机制。深入开展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检验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提升5G工厂安全意识和安全隐患发现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举措
(一)强化工作统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做好谋划统筹和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各区市5G建设发展情况评估。各区(市)制定本地区推进工作计划,配合落实市级各项支持政策,抓好本区域项目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基础电信企业要结合职责,加强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路径引领。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发展基础较好、需求较明确的企业主体,率先建成5G工厂,实现5G网络全覆盖、现场装备联网率显著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符合政策标准。鼓励更多行业企业积极探索5G在工业生产各环节创新应用,赋能更多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市区联动,深入开展政策宣贯、讲解和辅导,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指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支持,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力。统筹建立全市5G工厂项目库,重大项目要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四)强化合作创新。鼓励我市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探索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分行业、分领域召开企业5G工厂建设现场会。结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等活动,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第三方服务支撑机构,分行业开展5G工厂建设培育方案宣讲推广和供需对接等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