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力稳住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盘”。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突出运行保障,保持经济稳中有进。坚持防疫、发展两手抓,扛牢压实防疫物资储备供应保障责任,累计向莱西调拨各类防护物资160余万件,派出10个督导组分赴各区市,常态化开展防控物资储备、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情况督导检查。聚焦“做企业贴心人”,搭建物流畅通平台、供需互通平台、政企联通平台、金企融通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网等“四平台两网络”,协调省内外各方资源,为一汽解放等重点企业解决物流、配套等复工复产难题1286件次。上半年,百户倍增企业完成产值增长16.4%,上拉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50%,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二)突出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面对疫情影响出行难,积极“攒项目”,开展“云洽谈”,确保招商引资不掉线、项目建设不停摆。动态调整重大战略产业攻坚项目库,全面落实“三张清单”,跟踪推进重大招商项目46个、计划投资1112.7亿元,滚动推进市重点跟踪服务工业项目651个、计划投资1724亿元。推动家电鸿蒙生态、低轨卫星海洋应用、一汽智能网联研究院等在谈项目加速推进,融合光电、国橡中心、高合汽车等投资过百亿大项目签约落地,奇瑞汽车设备进厂,京东方主体封顶,北汽制造、海信光模块等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三)突出企业主体,增强创新体系效能。加快落实支持海尔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有关配套政策,支持歌尔科技争创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完善创建方案。完成首批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重点项目征集、评审和公示等工作,揭榜项目35个。推荐上报2022年度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3家、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54个,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97个,新增4个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5家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绿色工厂、70个市级创新产品,2家能效“领跑者”典型经验做法获工信部推广。
(四)突出产业集聚,提升集群发展能级。落实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深入实施“链长制”,发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投资导向目录,制定发布支持集成电路发展政策,编制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实施意见,开展产业链链主企业入库培育,“一链一策”推进实施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等13条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一园一策”规划建设新兴产业千亩园区。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经验做法被工信部《工信动态》采用;推动虚拟现实、电气及通用设备、橡胶新材料与制品、海洋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推动家电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3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数量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并列第一,其中,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连续四年获评五星级。
(五)突出两化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聚焦四新经济领航、企业能级跃升,深化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工赋青岛”模式作为全市唯一改革案例,获评2021年度全省改革品牌,为全省推行“云行齐鲁·工赋山东”打造了样板。新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新发布场景300个,青岛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5G基站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入选全省首批DCMM贯标试点市,2个项目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中德生态园获批工信部平台+园区试点示范项目,卡奥斯四度问鼎全国双跨平台榜首。1-5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31.5%,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3%。
(六)突出改革攻坚,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人大以决定形式,设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品牌日——“青岛品牌日”,持续扩大“工赋青岛”融媒体平台推介影响力,打造政府助力、企业聚力、专业发力、媒体联动的全方位城市级品牌传播IP。出台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条政策”实施细则,实施新锐企业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创新举办“千企万员”政策大宣讲、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企对接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政策宣贯会,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复工复产“场景周”、“四新领航”惠企月、人工智能精准赋能促进月等系列活动,在稳增长的关键节点,及时推介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制定下发年度评价方案,定期调度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区市做好数据采集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高于全国,但仍低于全省,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足,轨道交通、商用车等企业“缺单”问题尤为突出,企业用工难度增加、成本上涨,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部分企业甚至发生亏损情况,下半年工业稳增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持续加大。反映出,我们靠前服务企业不够精准,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稳定供应链配套方面,仍然需要深耕细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锚定目标任务,提升作风能力,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抓运行稳增长。聚焦优质企业扩充培育梯队,加强倍增企业监测服务和“准规上库”“储备库”“种子库”企业培育,力争全年百家倍增企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200家小微企业升规纳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合理区间,制造业占比稳中有升。二是抓项目促落地。全面落实工业领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财政投资项目等“三张清单”,细化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组织开展精准招商“城市行”。出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歌尔、京东方、奇瑞等项目投产,惠科等项目产能爬坡,力争中石化新材料等项目落地。三是抓创新强基础。加快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争创虚拟现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000项以上,滚动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00个以上,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全年新建5G基站1万个,推动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1000家,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四是抓集群提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群,提升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千亩园区,深入实施1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争创国家智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