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8-20 来源 :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统筹推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攻坚和“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制造强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一)强化运行保障。发挥市工业运行专班作用,加强重点区市、行业和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和0.3个百分点。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二)解决企业难题。当好“企业贴心人”,深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走访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近150个。联合推动2690户企业的3.5万名外省籍员工春节留工稳岗,缓解企业春季用工短缺。组织软件、食品、纺织服装等9家协会开展“青岛名牌神州行”活动,拓宽企业销售渠道。

  (三)支持企业倍增。推动海尔、海信、青啤等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海尔109项政策需求已完成或销号95.41%,海信、青啤倍增计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支持各区市遴选的96户规上企业实施倍增,上半年,96户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8.3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扎实有力

  (一)完善推进机制。印发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落地年”工作方案,建立市重点跟踪服务工业项目库和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资源池,上半年滚动推进计划总投资2788.4亿元的806个重点工业项目,82个项目竣工,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2个案例获评“山东十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优秀案例”。

  (二)精准双招双引。出台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双招双引”指导意见,聘请7名基金投资人作为招商投资顾问。牵头对接走访中电科等企业或机构103家次,主导或参与推进计划投资972亿元的50个项目,尼得科全球电器产业园、宜品乳业等项目签约落地。

  (三)抓实增量项目。创新实施增量工业项目产出考核办法,强化“市级-区市-镇街”三级联动,实行项目全周期管理推进机制,重点跟踪服务187个入库增量项目。今年以来,总投资12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等41个增量项目开工建设,17个项目竣工。

  三、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一)新兴产业快速起势。成立青岛市新经济联合会。歌尔、富士康、安润、瀚海等项目顺利推进,东华软件全国副中心产业园项目奠基,惠科项目竣工投产,填补省内芯片制造空白。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示范区总体实施方案及管理实施细则。百洋医药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8%。

  (二)重点产业集聚成势。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内新增规上企业46家,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家电及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完成列入省第二批名单的108家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并通过省抽查验收,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汽车整车生产55.1万辆,同比增长14.7%;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个百分点。

  (三)企业创新彰显优势。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185项。推荐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催化创新中心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荐8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个产品入选省第五批首版次高端软件、5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荐名单、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工厂名单。制定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指南,首批遴选发布创新产品80个。32款产品入选2021年山东创新工业产品目录,数量占全省17.9%。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

  四、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一)“工赋青岛”启动实施。重点推动“工赋青岛”3大计划12项任务40个项目落地落实,19个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召开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大会,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创新开展“千人万企”活动,首批选聘281名专员深入1600余家企业开展指导咨询服务。

  (二)场景赋能效应彰显。新发布“工业赋能”场景750个,初步达成合作意向362个。青啤入选世界“灯塔工厂”,索尔汽车“智享青云”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2个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名单。我市作为唯一城市代表,在全国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总结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区域协同走深走实。成立沪深青三地联合宣言推进协调办公室,启动建设三地共建工业互联网城阳示范区,联合深圳上海工业互联网协会举办100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公益讲座,推进工业互联网三地专家库专家遴选,目前已遴选56位。

  五、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一)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成立“青岛品牌联盟”,发布“中国品牌青岛宣言”。制定“青岛制造”品牌宣传方案,完成20家制造业“新金花”评价诊断。海尔、海信、青啤等18个青岛品牌入选第十八届世界品牌大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二)撬动金融资本力量。会同人民银行征集制造业新锐企业产融合作名单,首批推荐“白名单”企业60家,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召开全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会,梳理出201家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73.3亿元,推动10家银行与10家企业签定协议融资373.6亿元。规模100亿元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首次承接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参股的子基金,40亿元的中车(青岛)转型升级基金正式设立。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估相关工作,推荐17名企业家参选省优秀企业家。联合清华大学开展4期企业家专题培训。积极拓宽企业家视野,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赴重庆、成都、包头等地学习考察,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开展“企业管理企业行”活动,组织54名企业管理人员赴中车四方所交流观摩。

  当前,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受多种因素影响,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下行压力较大;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际运费持续高企、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工业企业成本攀升,投资意愿下降,增量项目产出不确定性较大。下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聚焦“项目落地年”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倍增、锻链、育苗、兴业、聚合”工程,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一是突出运行保障。落实增量项目考核办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力争30个以上增量工业项目投产见效。二是突出转型升级。滚动推进50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三是突出梯次培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一批规上企业倍增,深化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打造“工赋青岛”宣传矩阵。四是突出集群发展。加强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各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70%左右,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是突出创新驱动。全年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以上,争创高端智能家电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六是突出两化融合。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全年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3个,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