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要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3-04 来源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入推进“项目落地年”,稳增长、促投资、抢风口、抓服务,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住工业“基本盘”

  统筹稳增长与转动能、调结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1. 实施存量增量双轮驱动。分类抓好百户重点企业、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运行监测,力争300家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纳统。抓实增量项目全周期调度推进,培育新增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梯次培育千亿、百亿、十亿级的大企业群体。

  2. 强化政策服务两大保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跟踪推进差别化政策制定与实施。深化企业诉求专班办理单机制,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3.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鼓励企业扩产能、增品种、创品牌,加快产品升级,引导外贸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新一代“青岛金花”品牌宣传推广活动,组织企业“以老带新”创品牌,“以大带小”拓市场。

  4. 发挥企业协会两种作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好青岛市企业家学院,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加强重点领域协会、商会建设,成立青岛市新经济联合会,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国际时装周等展会。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增长“压舱石”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

  5. 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创建一批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高端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向国家级跃升,加快培养高层次的传统产业创新类泰山领军人才,举办第六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奖赛。

  6. 建立产用结合体系。加大首台(套)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编制《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评选首批创新产品,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500项以上,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争创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7. 夯实传统产业基础。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滚动推进5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力争200个工业项目竣工。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海湾集团、金能化学等高端化工项目建设,推动化工园区扩容升级。

  8. 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引导企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投入,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协调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持续开展绿色技术装备、“能效之星”和绿色设计产品等培育推广,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三、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培育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项目落地年”,打赢“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9. 深化项目建设。落实“项目落地年”部署,提高招商的效率和精准性,扎实做好项目储备、招引、落地、开工、达产等工作,对重点制造业项目实行一对一服务,跟进项目实时进度,推动项目取得实效,确保早开工、早投产。

  10. 突出链主引领。围绕建链稳链强链,建立政企协同的全产业链推进机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搭建产业聚合平台,整合完善产业链。紧盯央企、强企、名企,争取倾斜优势资源,支持驻青企业发展壮大。

  11. 突破关键领域。加快惠科、歌尔微电子产业园、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顺诺机器人、中兴通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取得新的突破。

  12. 加快产业集聚。指导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发展质量考核评价,引导各产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

  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以工业互联网串联转型升级主脉络,推动智能赋能落地见效。

  13. 深化智能赋能行动。打好“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场景示范”组合拳,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积极争取国家、省试点示范专项项目。

  14. 加速应用场景开放。加快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培育项目库,分行业分领域定期发布“未来城市”“工业赋能”场景清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百户重点企业和百项应用场景赋能活动。

  15. 加快平台建设应用。建立完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名录库,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卡奥斯、橡链云等工业互联网“双跨”和垂直行业平台建设。

  16. 推动高端资源集聚。跟踪服务华为、科大讯飞、商汤、创新奇智、极视角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引进一批5G、人工智能等产业项目。召开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第一次全会,集聚国内顶级资源,系统性、整体性攻克“行业难题”,输出“青岛方案”。

  五、深化制造业高水平开放,抢抓发展“新风口”

  突出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破解要素制约“天花板”。

  17. 强化规划引导。编制实施《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专项规划,厘清新兴产业突破方向和发展路径。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8. 参与全球竞争。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流程、产业链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为契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推进本土品牌国际化,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19. 推动区域共建。发挥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联盟等合作组织作用,促进胶东五市产业链群一体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沪深青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建,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

  20. 撬动资本力量。争取在重点领域新设立工业互联网等3-5支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180亿元。推广即墨区国家级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经验,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六、强化协同推进精细服务,优化产业“生态圈”

  坚持党建统领,打造制造业“4+1”发展生态。

  21. 强化部门协同。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完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推进机制,配合打好突破平度莱西、“双招双引”、民营经济、海洋等攻势。坚持政府、协会、企业等协同推进,建立“重点突出、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制造业发展机制。

  22. 强化政策协同。梳理修订现有普惠性先进制造业政策,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蓝色药库、生物医药、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精准产业政策,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惠企政策“进区市、进协会、进企业”专项服务活动,提高产业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3. 强化业务协同。坚持以改革促创新,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军民融合、民爆行业安全监管、无线电保障、禁化武履约、乡村振兴、工业信息化领域安全生产等工作。

  24. 强化队伍协同。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建统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好对重点廉政风险点的管控。加强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建设“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和“三化三型”机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