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青岛高新区聚焦辖区企业发展所需,创新金融产品,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科技金融覆盖面,破解辖区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基迪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岛高新区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最近,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因资金短缺影响了进度。在日常“金融问诊”过程中,青岛高新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匹配了低息信贷产品“高新贷”,仅用了三个工作日,这笔贷款就顺利划转到账。
青岛基迪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作负责人韩鑫涛:“利息比商贷低了很多,现在差不多(只有)三点三,商贷利息在四点几。这笔钱到账特别快,总共3天的时间就到账了。我们主要用来做GMP车间的建设,在新车间里我们可以开更多的生产线,产能比我们现在能提高30—40倍。”
“高新贷”是青岛高新区2022年重点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的信贷产品,具有无抵押、准入门槛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扩大普惠覆盖面,今年,青岛高新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补偿贷款,也就是“高新贷2.0”版,将最高授信上限提高到2000万元,覆盖范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市培育“白名单”企业等,贷款利率上限比原“高新贷”下浮20个基点。截至目前,“高新贷”已累计发放7亿余元,服务企业超过200家。
青岛高新区管委财政金融部工作人员刘亚星:“将企业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对四个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支持。比如‘种子期’的企业,也就是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下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0万元授信;‘成熟期’企业,也就是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授信,让有限的金融资源精准助力更多的企业。”
科技型企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为护航企业发展,青岛高新区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发展股权投资,支持更多“耐心资本”投资科技型企业。目前,青岛高新区已设立3支政府投资母基金,总规模23亿元,参股子基金22支,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150多家。近日,由青岛高新区和阿斯利康、中金资本等合作组建的阿斯利康中金(青岛)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落地,基金规模10亿元,将助力企业实现从“技术成功”到“商业成功”的转变。
青岛高新区管委财政金融部金融办负责人梁传斌:“阿斯利康中金基金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涵盖了从产业研发、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的全流程。该基金重点聚焦于早中期投资,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这两大核心板块,目前,青岛高新区这类企业数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可以说基金和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高度契合。”
科技金融持续发力,激活创新发展动力。今年,青岛高新区将进一步研发金融创新产品,新增政策性贷款超过2亿元;加强银企对接,新增不少于10家资本市场优质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定期开展“金融问诊”“金融巡诊”“金企对接”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青岛高新区管委财政金融部副部长马嫱:“今年,青岛高新区将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基金赋能主导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推动海医汇、中银AIC等基金尽快落地,并确保政府投资基金全年投资项目不少于10个。在企业上市培育方面,将搭建超50家企业的上市后备库,年内新增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并全力冲刺1家境外上市企业目标。此外,我们还将重点发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多维度赋能科技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