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有关规定,《青岛市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已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对外发布。《年度报告》展示了2024年全市住房公积金业务运行、财务指标、资产风险、社会经济效益、政策调整、服务改进等方面的情况,管理运行总体平稳向好、进中提质,支持住房消费成效明显,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制度保障作用有效发挥。
一、缴存规模稳步扩大
2024年,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青岛中心)持续推进常态化扩面工作,以非公企业为重点,运用大数据精准开展征缴扩面,推动各类企业全员建制缴存。《年度报告》披露,2024年全市新开户单位12453家、新开户职工20.64万人,实缴单位92221家,实缴职工214.54万人,缴存额383.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2%、4.82%。其中非公有制单位职工成为缴存增长主力,在缴存职工和新开户职工中的比重为71.45%、87.39%,较上一年分别提高2.74、3.49个百分点,缴存结构更加均衡。
青岛中心积极推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国家试点,完善灵活自主的缴存机制,落实上浮贷款额度、发放缴存补贴等优惠政策,走进商会协会、平台公司、集市展会举办现场宣传,让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红利,全年新增开户实缴4.83万人,累计11个月位居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首位,共缴存住房公积金1.24亿元。
二、安居政策持续发力
2024年,青岛中心强化租购并举,多轮次出台增量政策,大力提振住房消费信心,满足职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购房方面,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实施多子女家庭、购买高品质住宅或绿色住宅贷款额度上浮政策,最高可贷150万元,支持购房所在区(市)内无房的职工享受首套房优惠利率,将保障性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直系亲属首付款提取范围扩大至二套房,提高市民购房消费能力。租房方面,全方位优化租房保障措施,提高零材料年租房提取上限,支持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全额提取当年缴存的公积金支付房租,取消租房提取频次限制,扩大公积金直付房租范围,助力工薪群体和新市民、青年人安居稳业。
《年度报告》披露,2024年全市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81.65亿元,同比增长2.65%。提取金额中,住房消费类提取占78.96%,比上年增加1.25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11.57%,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0.58%,租赁住房占6.79%,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占0.02%,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持续攀升。
《年度报告》披露,2024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16万笔、111.17亿元,支持职工购建房面积240.85万平方米,贷款期内可为职工节约购房利息支出5.39亿元。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购买首套住房的占88.21%,较上一年大幅提高6.45个百分点,购房建筑面积90(含)平方米以下占21.47%,较上一年下降4.71个百分点,40岁(含)以下职工占85.98%,中、低收入占96.38%,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住房公积金贷款精准支持购房刚需,有效保障了中、低收入职工和年轻群体住有所居。
三、资金运作集约高效
2024年,青岛中心紧跟房地产市场形势,结合资金实际情况,优化资产结构,科学配置短、中、长期存款产品,加强银行存款利率协商议价,督促银行合规执行利率自律机制上限利率,积极应对利率下行压力,促进资金保值增值。全年实现业务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7.42%,其中存款利息收入6.91亿元、委托贷款利息收入24.45亿元,资金运用率73.62%。
《年度报告》披露,2024年,支付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15.44亿元,同比增长11.23%,实现增值收益15.9亿元,同比增长3.91%,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4.52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30.9亿元,有力支持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局。
四、便民服务焕新提升
2024年,青岛中心以数字化建设为驱动引擎,推动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构建智慧高效、可感可及的便民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集成服务改革。全省率先推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整合贷款审批、税费申报、房屋抵押等业务链条,12项跨部门信息实现自动核验,职工申贷只进“一扇门”,办理效率大幅提高。打造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办理模式,应用视频双录、CA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支持远程面签合同,实现“零跑腿”申贷。联合多部门推广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等12项“一件事”服务,关联公积金事项均可“一次申请、一站办结”。
二是建强数字网办平台。升级支付系统,“住房公积金支付”新增交首付、还房贷场景,直付房租服务覆盖全市19个租赁住房项目的7600余套房源;数字人民币合作银行扩容至5家,应用范围拓展到缴存、贷款等业务,资金结算更加多元便捷。开展数据治理,全面清理历史数据,源头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入选全省住房公积金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城市;依托国家、省、市三级平台资源,与18个政务部门、28家金融机构实现数据共享,支持50余项信息联网核查,保障全年400万笔业务网上办、智慧办。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走进行业龙头、链主企业、专精特新等1100余家市场主体,上门提供定制化服务,现场办理业务6900余笔,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用好公积金缴存大数据,持续做大信贷支持平台,全年联合银行向8300余家企业投放信用贷款55.5亿元、向14.2万职工提供消费贷款149.4亿元,为民营经济发展和提振消费注入更多活力。
四是提升便捷服务体验。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规范申请材料、受理条件、办事流程,21项公积金服务事项实现全省标准化统一办理。新增7项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12个规定事项办理时限缩短为1个工作日,全年为群众办理跨省业务7800余件,业务量居全省首位。优化诉求办理机制,集中攻坚未解决事项,全年通过“12345·青诉即办”、公积金智能客服等平台接办群众咨询59.3万件,合理诉求满意率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