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健全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制度的通知》(建金〔2015〕26号)的规定,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青岛市住房公积金2021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如期发布了。《年度报告》总体反映了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年来的业务运行和制度执行情况,概括总结了住房公积金扩大制度覆盖面、支持职工住房消费、改进和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持续扩大
2021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乡村医生、退役军人纳入制度保障范围,赋予乡村医生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提取、贷款权利,在开户缴存、转移接续、贷款申请方面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大支持,调研灵活就业人员缴存新模式,推进制度普惠共享。依托社保数据搭建扩面信息台账,精准掌握企业缴存情况,发挥业务承办银行市场化营销和金融支持优势,联动推进企业建制缴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接诉即办”,与法院建立线索共享机制,推进相关性高的案件集中办理、集中联审,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
《年度报告》披露,2021年全市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70546家,实缴职工197.79万人,当年新开户单位13855家,新开户职工25.21万人,实现缴存额282.81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住房公积金收缴总额2397.44亿元,缴存余额76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7%和10.86%。
二、住房公积金宜居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021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重点支持住房消费提取,支持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职工取得完全产权提取住房公积金,落实好租赁住房提取和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提取政策。坚持贯彻差异化贷款政策,持续推进共有产权公积金贷款业务,建立防范拒贷限贷常态化制度,支持职工住房消费力度不断加大, 有力保障职工实现“住有宜居”。
《年度报告》披露,住房公积金提取方面,2021年全市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08.14亿元,同比增长6.16%。提取金额中,住房消费提取占85.19%,同比增加1.19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22.07%,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59.66%,租赁住房占3.46%。住房公积金贷款方面,全市向3.97万个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150.98亿元,支持职工购建房437.56万平方米,贷款期内职工可累计节约购房利息支出26.89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支持对象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职工,中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达96.62%。就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的面积来看,住房公积金贷款主要支持职工购买中小户型住房,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所购住房套数中,90(含)平方米以下占23.69%,90-144(含)平方米占71.24%,144平方米以上占5.07%。其中,144平米以下占比达94.93%。
三、住房公积金收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1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合各项政策要求,统筹考虑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加强短、中、长期现金流量分析预测,科学合理运作存储资金,支持资金高效运转,稳步提升资金收益,有效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全年实现存款利息5.05亿元,贷款发放数量大幅提升,实现委托贷款利息19.17亿元,资金运用率达到83.06%。随着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不断增长,支付职工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利息10.94亿元,同比增长9.31% 。综上原因,全年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大幅增加。《年度报告》披露,2021年,实现增值收益13.27亿元,同比增长12.14%,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2.23亿元,累计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89.20亿元,为全市安居工程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四、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2021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省内率先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实现46项业务全面入驻。持续完善公积金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爱山东”等平台功能,搭建“全能型”网办新平台,服务事项网办率100%,“公积金‘全网办’服务”获评省级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8万缴存单位、83万缴存职工畅享网办便利。与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发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平台,将退休提取纳入“一事全办”流程,提供一网提交、全程联办的“全链条”办理新体验。在全市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开设开户、注销联动模块,已有1587家企业享受开办“全链通”、注销“一窗通”的公积金集成服务。接入卡奥斯海企通平台,直联办理职工新增、调动等高频业务,面向全市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便利。
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全辖营业大厅分业务领域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进身份证、营业执照等6类电子证照应用落地,为群众减免证明千余次。加强“好差评”反馈运用,实行季度通报、差评整改、办结回访的全闭环管理,窗口服务评价量28.22万、好评率100%,形成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广泛评价、服务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监督检查,补齐服务短板,提高服务品质。开设“异地通办”专窗,建立异地信息协查、代收代办、业务联办机制,实现公积金8项业务“跨省通办”、27项业务“全省通办”,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堵点难点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