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营经济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8-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上半年,市民营经济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提信心、稳预期、优环境、育主体,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06.0万户,同比增长4.6%;民间投资增长3.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9.9%;民营企业进出口约3085.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同期外贸总值的71.7%;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4.8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的81.3%。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提振发展信心,企业预期加速改善。召开2023年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会议创新设立“民企时间”,打造政企沟通窗口,已举办14期,国家发改委刊发。印发“亲清政商半月谈”实施方案,搭建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平台。开展“民营企业家眼中的营商环境”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提报市委,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57个。各级媒体宣传364篇,国家级媒体46篇,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海外版》相继报道,《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情况,推出“提振信心·民企说”节目,讲好民企故事。

(二)狠抓服务赋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健全。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形成《条例(送审稿)》。开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为21家企业清理拖欠账款4952.04万元,累计为3019家企业清理拖欠账款32.89亿元,我市在今年全省清欠工作大会上做典型发言。二是赋能环境更加坚强有力。强化金融赋能,用好融资担保、政策性转贷、融资租赁等政策工具,不断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托管、培育、融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持续开展“金融助实体 益企进园区”“青岛市赛道企业对标提升”等融资服务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强化人才赋能,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2个。做好民营经济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引进工作,以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摸排企业用人需求并做好联系服务。三是政策环境更加高效便捷。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级惠企政策全部纳入青岛政策通平台申报办理”的工作要求,开展市级惠企政策项目梳理,“青岛政策通”平台浏览量破500万次,设立初创企业政策服务站,开展20期政策宣讲,发布20期《政策速报》。

(三)夯实培育赛道,优质企业量质齐升。一是“专精特新”梯度发展。开展优质中小企业认定评价和数据更新工作,新公告5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208家企业参加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审,推荐数量较去年增加72%。截至目前,创新型中小企业165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738家,“小巨人”企业累计151家,居全国第11位。二是“四新经济”快速崛起。持续完善“雏鹰—瞪羚—独角兽”新经济高成长中小企业培育赛道,组织开展2023年度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申报推荐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培育雏鹰企业486家、省瞪羚企业344家、独角兽企业15家。三是转型升级稳步提升。组织开展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申报,推荐33家企业参评,24家获得认定。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抢抓重大机遇,争资争项成效显著。一是主题教育领航,作风能力全面提升。上半年,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8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7次、专题研讨9次,高质量举办四期主题教育读书班、两场主题报告会。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累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讲党课10余次,《人民网》等媒体刊发我局主题教育典型经验。二是“数字化转型”强力破局。做好“数字化转型”扩容升级,开展试点申报先期工作,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宣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遴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等工作,全面梳理重点行业、被改造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前期情况,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三是APEC技展会有序推进。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汇报第十二届APEC技展会筹备工作,争取对申办工作支持和业务指导。局领导带队赴省工信厅专题汇报,研究对接我省在技展会招展组展和企业组织方面的支持工作。召开APEC技展会青岛市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四是国家和省级试点建设步伐加快。形成申报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报告,遴选全市89项典型做法上报国家发改委。推荐崂山、城阳创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推荐12名企业家入选2022年度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加快融通创新,企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融通发展聚合力。推荐6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召开了“百场万企”“千校万企”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市氢能储能、人工智能产业链,会同链主企业特来电、能蜂电气、创新奇智举办三场专精特新“卡位入链”对接会,发布了各类融链固链需求和应用场景60余项。牵头举办青岛市创投风投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活动,发布信用贷款、财务诊断等金融赋能产品,助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二是创意赋企激活力。联合胶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绿色上合‘碳’路前行”2023首场民营经济创意会,4家绿色低碳领域企业发布创意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已召开14场民营经济创意会,11场民营企业创意创新项目评审会,2场民营企业创意项目落地推进会,为52个创意项目进行了项目发布。三是创新强企添动力。启动2023年“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本届大赛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旨。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共有72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大赛全国200强(500强),20个项目晋级全国24强(50强)并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成绩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优质企业数量体量质量与城市量级有差距。在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市只有4家,与杭州(41家)、苏州(26家)、深圳(25家)、宁波(18家)等先进城市有差距。二是真金白银激励措施对标发达城市有差距。广州、深圳、成都、济南等城市都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我市尚未出台专门的奖补政策。

三、下一步打算

(一)有力有序将主题教育开展引向深入。将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扛牢政治责任,按照主题教育工作部署,按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组织调查研究专题交流会,抓好调研成果转化。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分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全力以赴抓优质企业培育,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积极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政策落地实施。下半年再评价认定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实壮大我市优质中小企业队伍。实施民营领军标杆企业三年培育计划,遴选一批有明确发展规划和目标,有望冲击千亿、五百亿、百亿和五十亿的民营企业,建立培育库,出台具体支持措施,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三)千方百计抓要素服务保障,提升赋能增效水平。用好用足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政策工具,加大首贷、信用贷培植力度,打造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演中心,开展产业与资本常态化对接活动,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举办“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千校万企”活动,组织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一对一”对接洽谈,推动双方在技术成果转化、核心技术攻关、科研平台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民营经济领域海外引才工作。整合优化全市涉企服务平台,从政策发布、融资服务、诉求办理、联系服务四个方面,搭建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

(四)持之以恒抓产业扩量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聚焦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携手行动”“百场万企”系列活动,鼓励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融链固链”。通过龙头企业发布产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积极筹办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举办国际采购采洽会、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助力企业对接国内外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举办“城市更新”主题民营经济创意会。发力产业集群建设,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省特色产业集群3家。

(五)坚定不移抓发展环境优化,营造和衷共济环境。持续优化“六个环境”,完成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年底前将涉及市级财政资金的政策项目全部纳入政策通申报办理。建立健全清欠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出台《青岛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成立青岛市民营企业产业链党建联盟,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和企业家宣传周系列活动,擦亮青岛企业家日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