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出“90条”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5-09
字体大小: 打印

着眼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青岛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国务院、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对标对表先进城市创新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十个坚持”为统领,提出41项改革任务、90条具体举措,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创新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研究营商环境创新突破政策,制定《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力争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进入全国前列。探索营商环境数字化解决方案,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运行“监测+预警+对比+研判”系统。健全审管协同机制,培育特色政务服务品牌。

坚持便民利企,持续精简行政审批。实施行政许可清单制度,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推进功能区差异化赋权,聚焦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国家级重点功能区发展需要、承接能力和实际条件,推动实现市级事项应放尽放、全链条下放,助力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完善“好差评”工作机制,力争全年主动评价率95%以上,差评整改率100%。开展企业登记智能申报改革,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全场景申请文书自动生成,提高登记注册业务一次性申报通过率。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将市政公用服务中的5个审批事项、7个报装服务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需要告知、协调的事项全部集中至审批管理平台运转办理;对一个施工许可手续涉及多个单位工程的工程建设项目,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可单独组织竣工验收,实现“先竣工、先使用、先收益”;对于引进的同类型或相近类型建设项目,可由园区管理部门或工业楼宇建设单位申请环评打捆审批。深化“一事全办”场景服务,聚焦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和涉企经营全生命周期,打造精品型“一事全办”主题;推行跨层级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推动关联事项收件向一个层级、一个窗口集中;通过辅助填报、强化电子印章应用和信息数据共享,不断提升“一事全办”菜单式服务体验。

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就业,力争年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超过1.4万个就业机会。做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年内争取新增20个工业设计中心、100个创新产品,争取新增5家单项冠军;年内争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700家,覆盖率65%以上。推动海洋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年内争创2家技术创新中心;组织海洋“科技+企业+金融”对接活动,促进科技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搭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遴选不超过1000家企业入库培育;年内争取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500家以上。促进科技型企业多元化融资,完善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指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投(保)贷融资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坚持公正有序,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营业执照变更与高频许可证变更联办,建立完善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机制。完善常态化监管方式,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场监管系统免罚事项、免罚适用条件,动态调整“免罚清单”,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推广新型信用监管方式,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行业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规范;探索将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共享。提升报关便利化水平,申请人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时,根据需要可同步办理报关单位备案;提高报关单位备案“多证合一”申办方式应用率,优化和完善报关单位退出机制。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完善跨国境登记注册工作机制,探索在我市各“国际客厅”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服务。

坚持公平可及,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提升公安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法律惠企服务力度,推进社会服务标准化。

坚持数据共享,强化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全面推广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证照证明免提交;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爱山东”惠民服务应用。

此外,《工作要点》还在“坚持协同高效,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保障基础”“坚持宣传引导,强化改革创新氛围营造”“坚持科学决策,强化智库作用发挥”方面提出诸多创新性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