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2021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1-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年度工作目标,聚焦项目落地年攻坚任务,依法履职尽责,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论业绩,苦干实干,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现了全市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当好城市发展参谋部,集思广益绘蓝图

一是解民意实施十四五规划。坚持开门办规划,编制过程中吸纳上千条市民意见建议,规划《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会高票通过后,正式印发实施。康复大学等5个重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纲要》,193个重大事项列入省规划《纲要》。以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推进规划落地,将138项重点任务、22个主要指标、259项重大工程项目逐一分解、逐一落实。目前,重点工程项目已建成20个,开工实施210个。协调推进编制41个专项规划,组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是应民盼践行双碳战略。坚持绿色发展,聚焦市民最关注的交通、能源等领域,开展碳达峰专题研究,编制行动方案。坚定不移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制定差别化用能政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西海岸、胶州、莱西纳入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承办全国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现场会,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三是顺民心深化区域合作。坚持协调发展,聚焦公共服务等民生短板,正式印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五市人大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和保障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决定》,五市合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8个县域合作区加快建设,打造区域融合战略支点。依托卡奥斯平台,实施五市中小企业上平台工程,目前已有6.8万家规上企业注册。建立轨道交通、智能家电等13个胶东经济圈产业链联盟,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发布总投资1997亿元的10个交通一体化重大工程,潍烟铁路、潍青高速开工建设,交通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

二、当好经济运行指挥部,起步跑出加速度

一是经济指标有新亮点。出台四批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推出80余条政策措施,预计将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0亿元以上。创新实施经济运行季度计分挂旗办法,激励区市比学赶超、进位争先。开展双联一扶一提升活动,联系服务四上企业、重点项目,实现了政策直达一线、问题在一线解决。向872家服务业企业发放市场主体培育奖励资金2.1亿元。为企业减轻电费支出2.4亿元。前三季度,全市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速10.7%,高于全国、全省0.90.8个百分点,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升至第2位,创近10年新高。

二是动能转换有新突破。制定五年取得突破方案,发布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引领动能转换步步深入。牵头制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66条政策,新增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出台新经济新锐企业培育和新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支持政策,发布120家新经济潜力企业、100家创投机构青睐企业,认定首批5家创新应用实验室和10家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首批22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壮大四新企业成长梯队。前三季度,全市四新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9.3%,增速达到17.8%,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深化改革有新成效。坚持先行先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取得突破,莱西践行两山理论2个案例在全国推广。成功入选国家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城市、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两业深度融合试点成果显现,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级试点区域,中车、青啤入围国家级试点企业。西海岸、莱西两家示范园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获得电力典型示范区区块化供电服务模式,企业电力接入实现拎包入住2020年度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列第11位,成为提升最快的城市。

三、当好项目投资协调部,按下落地快进键

一是项目推进顶格化。建立重点项目市级领导顶格推进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司令员亲自指挥部署,市级领导担任指导员一线推进,区市及部门负责人担任战斗员狠抓落实,人大、政协领导牵头督导核查,在全市树立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前三季度,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欧力士等世界500强项目和吉利卫星等新项目相继落地,京东方、富士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速突破。

二是项目管理清单化。牵头制定双招双引、签约落地、省市重点、重点产业、重点攻势“5张项目清单,发起项目建设、结构优化、谋划招引、服务保障四大战役,起草全市四新经济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意见。项目化推进平度莱西突破发展,1-10月,两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出全市9.5个、10.4个百分点。144个省级重点项目推进迅速,前10月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

三是要素保障全面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区域有序推行标准地改革,督导各区市出台控制性指标体系,印发负面清单。出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15工作举措,推行承诺制”“全代办等改革,支持降本减负增效、审批服务提速。多措并举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支持获批注册企业债券43亿元,获批外债额度19.39亿美元。信易贷青岛平台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超60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1亿元,争取获批国家专项债券额度43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四、当好民生改善保障部,筑牢群众幸福线

一是民生项目建设提进度。着力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支持新增普惠养老床位3131张、普惠托育床位2585张,齐鲁医院二期、幼儿高等师范学校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基建提速发力,新增充电桩7200个、累计达2.78万个,建成小区内公用共享充电桩1000余个,覆盖全市100余小区。胶东机场正式启用,莱荣高铁、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加速推进。成功争取轨道交通三期规划获批,累计获批里程突破500公里,目前5条地铁同时在建,1号线南段春节前通车运营,地铁正在逐步连线成网。

二是疫情防控保障有力度。牵头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聚焦公共卫生短板,安排5亿元支持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备用医院建设。聚焦疫苗供应,协调支付疫苗及接种费用9.35亿元。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累计调拨口罩485万只、防护服隔离衣14万件。聚焦东西协作,支持陇南、定西价值243万元的防护物资。

三是能源保障加强度。面对多年未遇的电力供需紧张态势,坚持一手抓煤炭增储,一手抓精准调控,供暖季前落实煤炭储备155万吨、上下游天然气合同11.11亿立方米,实现保民生与稳增长双保障9月份实施有序用电以来,全社会用电及工业用电连续两月维持双增长,增速居全省首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四是民生服务升温度。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协同推进重要节点的政府储备投放、市场供应工作,实施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800万元,18万人次受益。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全市收购夏粮58.34万吨。新增粮食应急保障企业、供应网点28家,新增市级成品粮储备1500吨,坚决兜牢全市人民的粮袋子

一年来,尽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民生保障仍需加强,需要持续推进、加速破题。

新的一年,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力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努力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