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8-20 来源 : 青岛市发改委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聚焦大事、难事、要事,创新突破、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突出“六稳”“六保”,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充分发挥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经济牵头职能,科学调度、强化统筹,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奋力实现进位争先。一是精准调度。创新制定全市经济运行计分挂旗办法,出台项目督导核查组工作方案,制定指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引导各级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压奋进。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539.21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3位,副省级城市第8位;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0.6个百分点。二是精准施策。制定“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累计提出降本减负增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资外贸等政策措施近百条。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1亿元,为872家企业兑现服务业奖励资金1.7亿元。三是精准服务。推进“双联一扶一提升”服务活动,组织市、区(市)两级120名机关干部成立十支派驻区(市)服务企业工作队,一插到底、直达一线,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截至目前,共摸排收集各类问题581个、协调解决问题540个。

  二是突出“项目落地年”,全力促进投资加速回升。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组织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一是实施“清单化”管理。制定“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形成双招双引、签约落地、省市重点、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五张清单,每月通报、双月核查,持续跟踪问效,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8%,高于全国、全省3.3、1.5个百分点。二是实施“顶格化”推进。建立市领导顶格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启用智慧发改重点项目调度系统。修订《青岛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管理办法》,37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上半年,29个省级重大项目、22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分别达到93.1%、99.1%,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7%、78%。三是实施“全要素”保障。出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15条”工作举措,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5个工作日以内。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理念,强化低效用地处置,在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区域推行“标准地”改革,实现“落地即开工”。四是推动“工程化”落实。围绕“前期项目抓提速、在建项目抓进度、长远项目抓谋划”,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加快新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新机场通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地铁1号线南段、2号线西延、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南段、黄水东调青岛承接工程、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等在建项目建设。

  三是突出“五年突破”,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性地抓项目、促投资、兴产业,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一是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制定出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实施新经济发展等七大突破行动,明确30项重点任务,制定18项重点事项清单。出台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首批认定15个场景实验室。评选出双星集团等1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2.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0%,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达到53.2%。二是大力发展“链群经济”。编制13条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政策,形成科技创新、产才融合、新经济发展等六大支撑行动70余条政策。工业互联网、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3个产业集群获评2020年省“雁阵形”集群,省“雁阵形”产业集群数量达到10个,居全省首位。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定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任务清单,布局新增充电桩5200个。加快109个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印发清理规范5G基站转供电加价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四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十四五”能耗“双控”实施方案。制定用能权、用煤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

  四是突出大事要事争取,全力推动重大战略落实。聚焦全市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点项目,聚力创新突破,加强对上争取,办好大事、难事、要事。一是狠抓落地,抓好重大规划落实。印发实施《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5个重大事项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98个重大事项和95个重大工程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目标任务分工方案。协调推进41个“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信息化、旅游业等9个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二是促进融合,抓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编制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召开首届胶东经济圈大数据高峰论坛,发起设立1000亿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年内计划启动10个交通重大标志性工程。推进胶东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前期工作。启动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潍坊联动创新区。三是聚焦关键,抓好上级资金争取。获批注册企业债券7亿元,境外发债额度8亿美元。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6.26亿元,创历史新高。

  五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围绕市场主体所期所盼,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制定“高效青岛建设攻势3.0版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作战方案”。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搭建“两端一微一平台”(银行端、企业端、微信小程序、市信用综合服务平台)的“信易贷”工作架构,累计完成信用报告查询4000余次,助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超180亿元。二是加速城乡融合。制定实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2021年作战方案(3.0版)》,加快即墨、平度、莱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黄岛区、即墨区获“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三是扩大经贸合作。印发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全球健康博览会航空医疗救援论坛、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现场会、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争取国家能源局同意我市承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四是推动价格改革。出台巡游出租车全市域运营的统一运价政策,完成居民用气、民办学校收费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六是突出发展成果共享,全力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围绕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本民生,抓好煤电油气运保障、粮食生产仓储、价格监管、社会民生事业等相关工作,守住经济社会保障底线。一是守住粮食能源安全线。上半年,协调落实夏粮收购资金授信9.94亿元,全市共收购小麦34.3万吨。编制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方案,开展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超额完成2021年政府储气能力考核指标。开展油气管道保护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二是织好民生事业保障线。启动春节期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800万元、18万人次受益。落实我省降低电网工商业及其他用电销售电价和输配电价,预计全年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约2.4亿元。制定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编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方案、长期护理保险办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

  2021年以来,全委上下深入推进“项目落地年”,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稳定经济增长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量支撑有待加强,动能转换还需进一步加速等。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恢复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落实好“月度调度、季度挂旗”制度,加大督导力度,激励区市比学赶超、进位争先。加强重点行业指标分析研判,落实好稳增长责任,形成推动发展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深入推进“项目落地年”。抓好项目落地年“五张清单”推进落实。加快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等项目推进,做好未贯通道路打通工作,尽快形成投资增量支撑。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增加项目储备。

  三是加快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我市更多重大事项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建立胶东经济圈一体化“1+N”规划政策体系。

  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抓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持续做好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制定实施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评选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服务业金花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