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5-04-08 来源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大小: 打印

  一、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走势多变,运行中多重困难和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织,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3%,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等大项目落地;老城区企业搬迁累计启动104户、竣工50户,黄岛石化功能区规划调整启动。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2%,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8亿吨和1658万标箱;通过企业主辅业分离和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09家。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3.1%,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2%;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开工在建3585万平米、竣工2516万平米;出台十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5%。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粮食总产323万吨,实现“十二连丰”。

  (二)内外需求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竣工70个,完成投资1560亿元。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蓝色硅谷城际和西海岸城际轨道交通快线获得国家批准,青连铁路开工建设,青荣城际铁路即墨至荣成段开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实施十大消费领域拓展工程,举办城市购物节等活动,旅游总收入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9.1%,实际利用内外资1380亿元和60.8亿美元,分别增长13.5%和10.2%,新引进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对外直接投资14.7亿美元,增长24.6%。我市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和第二次高官会,圆满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三)重点板块加快崛起。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中韩贸易合作区等建设提速,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3314辆,董家口港区货物吞吐量9000万吨。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国字号”重点项目达到12个、高等院校达到8所。红岛经济区引进新松机器人等总投资1525亿元的301个项目,认定国家级孵化器2家,获批建设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全省首家科技银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争取国家批准开展35项先行先试政策,成功举办2014财富论坛。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5.2亿元,增长13.5%,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3.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3%,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48.4%和70.9%,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战略合作全面推进,启动实施“千帆计划”,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孵化器累计入驻企业2816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1%、1%和2%。大沽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淘汰黄标车4.6万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50辆,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建设和污水直排口整治等工程顺利实施。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5%、44.7%,市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10.6%。

  (五)重点改革实现突破。全面推进15大领域258项重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或出台方案212项。我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发布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县域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总量增长53.9%。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等稳增长系列政策,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增长24%。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积分落户办法,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险合一”医保体系。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四权”担保融资累计发放贷款突破1亿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营,中路财险获准筹建,新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12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6家。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市级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民生支出198.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5.7%。新增城乡就业44.5万人,扶持创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11.1%和22.8%,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建筹保障性住房17344套,启动主城区棚户区改造766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市第三人民医院建成使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7所,新建成中小学16所。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查处食品药品安全案件4987件,建成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工程,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万个,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稳增长难度较大。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总体乏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外需相对低迷态势尚未改观,房地产、汽车之后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同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二是转型发展困难较多。老城区企业搬迁和石化园区调整等影响持续,企业对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适应不足。部分领域和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力度有待加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市治理水平亟待提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2015年总体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建议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强化依法治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三、2015年主要发展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多管齐下拓展有效需求。(1)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继续发布推介一批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推进实施胶东国际机场、市人民医院等项目。(2)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地铁1号、2号线、青连铁路、济青高铁、蓝色硅谷城际和西海岸城际轨道交通快线等建设,争取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运营、新疆路快速路工程主线通车、青龙高速青岛段建成使用。推进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全部开工建设,竣工65个以上。(3)促进消费升级。落实国家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举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旅游惠民月等活动,加快“智慧青岛”建设,建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打造城市购物节国际时尚消费品牌。(4)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全面推广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法兰克福家纺展等重点展会。实施服务外包“双十两大”工程,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综合服务贸易等新型外贸模式。

  (二)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调整。(1)创新产业投资促进体制。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放宽文化、体育、旅游、养老等行业外资准入。(2)加快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突破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公共和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市级以上海洋特色产业园建设。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北汽、上汽等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吸引一批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落地。全面启动李村河口和娄山北部两大重点区域搬迁改造。加快城阳轨道交通产业区、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平度南村家电城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4)提升发展服务业。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国家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物流示范园区。加快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推进邮轮母港城等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租赁、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提升中介服务业规范化、市场化水平。(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百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区和蓝色粮仓,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六大工程”。

  (三)充分释放改革开放红利。(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高水平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出台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政策,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体制。建成全市统一、分级授权共享的公共信用平台。开展专利运营试点和专利质押融资保险。(3)推进国企和财税体制改革。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出台财税体制改革意见。(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试点。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制定出台“四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办法。(5)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制定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争取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建制镇示范试点。推进7个统筹城乡示范片区建设,推进大沽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争取自由贸易港区试点。落实西海岸新区29项国家试点任务。

  (四)努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1)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处置。全面掌控企业资金链风险情况,建立风险化解重点企业名单,分类制定处置方案。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及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资产、参与债权债务重组等方式帮助化解资金链风险。协调金融机构争取总行在不良贷款清收核销和资产转让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率。建立逃废债名单,加大对逃废债企业、个人惩戒力度。(2)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建立银企融资对接常态化机制,定期征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向银行机构发布。提高进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覆盖面,扩大信用保险规模。支持设立政府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研究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3)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争取建成运营青岛财富交易中心。

  (五)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政府采购、创业贷款贴息、用工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民间资本采取股权投资、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年度培育计划,推广工业标准厂房分割出让操作办法。(3)减轻企业负担。编制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落实好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完善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机制,建立负担问题反馈机制。(4)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中科院、高校、央企战略合作。全面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千帆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5)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大众创业”工程,落实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创建市级投融资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1)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推动青岛中学、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市老年活动中心、市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等项目进度。(2)加强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建筹保障性住房(含租赁补贴)1万套(户)。启动棚户区改造1.5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00户。(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0所。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实施乡村医生待遇逐步提高机制,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增养老床位6000张,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东亚文化之都·青岛”系列活动。建设城乡居民健身设施1100处。(4)加强生态环保。争取市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推进生态绿化十大工程建设,加快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加强胶州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湾绿道。开展过城河道集中治理,加快李村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5)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整治事故隐患,突出重大风险防控。加强交通拥堵治理,扩大智能交通设施覆盖范围,增设公交专用道40公里,增划限时停车泊位5000个,加强出租车等运营车辆管理。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监测不少于6.5万批次。深入整治占路经营、露天烧烤、违规养犬、违章建筑等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