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志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尽快融入城市大脑管理治理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智慧社区建设有关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从政企通力合作、设施升级改造、完善社区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于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数字强省部署,落实数字青岛规划,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着力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政策支撑。一是统筹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城市服务向基层延伸,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智慧社区基础设施、便捷开放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安全高效的智慧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建设模式创新。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立2021年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奖补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相关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激励和引导作用,确保发挥实效;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对5G基站建设给予补助,统筹财力支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等。
(二)升级基础设施,健全支持体系。一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总数达到20207个,重点场所5G覆盖率达到99%,5G基站数量和用户规模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52.13%,县级以上城市住宅小区普遍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二是住建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住宅小区智慧化基础设施配置条件的通知》,将智慧化基础设施配置纳入新建住宅项目土地出让和老旧小区改造常规条件。2021年新增智慧社区感知设施3200余套,重点增加公共区域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高空抛物监控等设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全市燃气用户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达到99余万块,占在用燃气表总量的35%,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性和便利度。
(三)强化智慧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开发建设“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实现业主电子投票、问题反映、意见建议等功能一期上线,将全面助力破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完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和调控体系,推动住宅小区智慧化基础设施相关数据与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互联互通。二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和爱心手环。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通过线上下单和接单,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志愿服务;通过手机绑定爱心手环,监护人能实时掌握老年人的行动轨迹和心率等数据,及时为失智老年人保驾护航。三是深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村庄)建设,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纳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将“智慧安防小区(村庄)建设全覆盖”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打造社会治理的“平安细胞”,不断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基。
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在已开展的工作基础上,针对统筹协调谋划、基础设施升级、管理内核提升等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区(市)智慧社区建设主体作用,积极争取、落实智慧社区建设财政奖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强融资机制探索,深入挖掘社区应用场景,吸引更多社会、市场主体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二)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2022年全市统筹新建5G基站1万个,同时分片区、分批次开展千兆光纤网络能力升级,实现城乡家庭千兆光网覆盖。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智慧化建设的置入,推广老旧小区智慧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智慧化建设服务平台,拓宽智慧化建设思路;修改完善《青岛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从提高老旧小区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综合效能方面,推进智慧平台建设。
(三)完善社区管理智慧内核。根据住建部智慧物业试点城市工作安排和“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着重围绕业主需求,推动物业企业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房屋租售、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小区业主差异化、多样化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引导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培训,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继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治理和服务水平,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谢您对智慧社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2022年6月21日
(联系人:邱虹,联系电话:859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