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数据局2023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05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市大数据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数字青岛2.0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服务、创新、发展等各方面数字化水平。我市位居全球微笑城市百强榜第31位、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榜第9位,政府透明度指数跻身市级政府第1名,数字政府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一、坚持整体转型,数字青岛建设持续提速

(一)规划布局更加科学精细。制定数字青岛发展第二个“三年规划”,明确“创建数字中国标杆实践区”目标定位,前瞻布局未来网络、未来技术、未来产业,加快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数字化转型发展。立足“管行业也要管数字化转型”原则,组织39个部门和各区(市)制定实施行业(区域)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改革清单、场景清单。

(二)工作推进更加协同有力。组织召开2次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顶格调度数字青岛年度目标任务,总投资约1600亿元的数字青岛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34.5亿元。完成521个政务信息化项目评审工作,编制年度项目清单。建立政务数据首席代表及政务数据专员制度,开展数字青岛建设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确保落实不偏向、不走样。

二、做好协同文章,数字政府引领持续显著

(一)持续强化城市云脑赋能水平。完善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融合全市485个应用场景,汇聚整合18.9万项能力资源,加强数字资源共享共用,累计节省财政资金超4300万元。开展城市云脑建设揭榜挂帅行动。创新打造“领导驾驶舱”,上线工业运行、文化旅游等25个专题场景,对重点领域指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可视化服务,辅助科学精准决策。

(二)加快打造“全市一个数字机关”。依托“山东通”平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15件机关协同事项“一件事”。组织全市160个业务系统全面接入“山东通”,推动机关公文运转“网上办、掌上办”覆盖率达100%,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算法应用。高质量完成金宏办公系统电子文档与管理国家试点,加快推进“数字组工”“数字统战”“数字人大”“数字政协”等专项体系数字化建设。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塑强“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组织189个移动政务服务应用迁入“爱山东”青岛分厅。上线幼儿入园“一网通办”等特色服务应用306个,累计提供服务1000万人次。加快实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国家试点,推动政务服务办件数据归集和服务同源同质。

(四)全域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持续规范证照数据归集制发,梳理发布1.3万余项用证事项,在交通出行、社会保障、便民生活等领域打造53个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累计减免各类证明材料超508万份。完成“青岛码”与“鲁通码”对接,实现“鲁通码”、地铁码、公交码“三码合一”,不断拓展酒店入住、文化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场景应用。

三、抓实民生导向,数字社会发展持续深化

(一)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常态化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需于民”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路径,29个项目入选市级数字强省工程标准立项清单。连续3年推出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事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城市治理水平。

(二)高标准建设智慧社区。累计建成300余个智慧社区,158个社区纳入省支持建设智慧社区名单,智慧社区覆盖率达40%,应建社区全部接入区(市)级智慧社区平台。深入开展“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活动,促成10余家智能设备供应商与社区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数字家庭建设试点经验被住建部肯定推广。

(三)高品质建设未来街区。面向社会征集未来街区智慧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探索运用元宇宙、无人驾驶等技术打造“未来街区”。发布十大“未来街区”试点场景清单,台东步行街入选山东省首批智慧商圈试点。

四、统筹安全高效,数字基础保障持续巩固

(一)创新打造政务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智慧低空、视频AI、城市感知3大平台,组织布设自动化无人机机场,整合接入全市无人机飞行资源,逐步深化“智慧低空”在城市管理、智慧交通等10余个政务场景应用。汇聚全市25.3万路视频,打造AI算法超市,实现230余种算法的统一接入和管理。统筹全市物联感知设施建设,汇聚各领域感知设备1万余个,不断拓展政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二)扎实做好云网支撑能力建设。顺利完成政务云国产化改造和扩容,建成部署云密码支撑平台。加强网络安全态势监测和隐患整治,组织开展跨层级共享数据安全自查整改,积极推动数字政府网络安全运营自动化、流程化,有力确保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三)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提质增量。成功创建山东省一体化算力网络核心区,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入选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全市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超4.5万架,数据中心等效节电超797万千瓦时。

五、勇于先行先试,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

(一)加快完善“一个数据底座”。建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深化公共数据归集和深度治理,推动数据汇聚共享模式由“网状”向“星型”转变,汇聚融合数据总量超2000亿条,年数据交换共享超3000亿条次,支撑等162个部门189个系统的用数需求。开展数据直达基层专项行动,累计打造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1088项,151项入选国家和省级典型案例。

(二)持续深化公共数据运营试点。打造全市一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在金融、医疗、海洋、交通、贸易、大模型等领域挖掘数据赋能场景。编制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成立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探索实践数据资产作价入股和融资路径。

(三)积极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成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累计签约企业54家。启动公共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基地建设,推动15家企业入选第一批“山东省数据要素型示范企业”。发起成立包括33个省市地区和机构的“公共数据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盟”,构建数据要素生态圈。

(四)强化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应用。不断扩大信用数据归集公示范围,强化“互联网+监管”数据共享应用,创新推行信用修复“两书同达”机制。加大信用数据社会侧供给和政府侧应用,累计支持19家金融机构综合信贷资金近3000亿元,为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近50个重点监管领域提供信用数据服务。

六、用活交流平台,数字创新能力持续迸发

(一)强化“外脑”支撑。成立由院士领衔的数字青岛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深度参与数字青岛建设重大规划、工程、项目,充分发挥青岛数促会等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4所驻青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深化大数据青年人才联合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开展“2023大数据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育活动”,推动3个大数据成果落地转化。

(二)放大平台效应。高规格举办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线下观众总人数超过1500人,线上参会人员超420万人次。成功召开2023首届公共数据运营大会、全国公共数据开放与利用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活动,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系列沙龙活动,推动政府部门、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院所逾千家单位交流互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市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营商环境、医疗健康等社会关注度较高领域的应用场景数量不够多、功能不够强、成效不够硬,数字资源和数据价值挖掘不够充分。2024年,市大数据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统为基、以数为擎、以用为大”的工作思路,高质量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着力让市民办事更便捷、机关运行更高效、数据流通更有序、城市生活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