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数据局2023年工作要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23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全市大数据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数字青岛建设,锚定“服务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开创数字青岛建设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服务数字化

1.深化“双12”改革。聚焦民生服务难点痛点领域,制定2023年12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个城市运行“一个场景”,重点推动社保参保、无感认证、出行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化“全市一家医院”“一部手机游青岛”等已建“双12”场景应用,推动民生服务提速提质。建设“双12”全生命流程管理系统,建立集清单谋划、建设调度、验收评价、常态长效于一体的“双12”事项全生命流程管理机制。明确“一张改革清单、一个改革流程图、一张改革对比表”,推动形成由专家代表、政府部门、用户参与的“双12”项目验收办法,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双12”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2.深化“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变革行动,推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从“能办、好办”向“标准办、主动办、智能办”迭代升级,提升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塑强“爱山东”服务品牌,加快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相关业务系统全部实现与业务中台对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同质。统筹在线办事服务渠道,开展用户侧服务改革,打造“一个门户、一部手机”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拓展免审即享、无感办、智能办、秒批秒办等事项范围。推进统一身份认证在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实现“应接必接”。推动实现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领域全覆盖。组织在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场景创新开展“视频办”,试点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在网上政务中的应用。建设高水平“掌上办事之城”,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率达95%以上。开展“你说我建”“产品体验官”等活动,上线“爱山东”青岛分厅4.0新版本。强化“爱山东”青岛分厅运营推广力度,丰富积分商城、用户互动等特色应用,日均活跃用户数超60万。

3.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和质量管理,提升存量证照历史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增量证照的同步制发率。建设“无证明城市”支撑平台,深化与省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全面夯实电子证照证明基础支撑能力。按照“急用先行,分批推进”的原则,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申请材料、表格(表单)字段和证明材料等,实现政务服务表格(表单)字段共享率、证明材料共享率分别达到60%、70%。围绕交通出行、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监管、便民生活等领域,打造“无证明+”应用模式,推动应用场景纵深覆盖,实现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尽用”。动态更新发布“用证”事项清单,实现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0项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社会生活中全面应用。建立“无证明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体系,力争将企业群众反映的电子证照证明问题反馈时限压减至2个工作日。深化“青岛码”“企业码”建设应用,实现“青岛码”平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围绕个人出生、教育、就业、就医、养老等全生命周期和交通、文旅、商务等社会化场景,全面拓展“一码通城”应用,实现亮证亮码在进景区、入公园、住酒店等10类以上高频社会场景应用。围绕企业开办、经营、投资、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等企业常用证照证明电子化应用,实现涉企服务“一码亮证”。推进“一码通城”社会化运营。

4.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省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攻坚,着力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强化省新版智慧城市指标任务落实,市级力争达到省四星级成长型标准,60%以上的区(市)达到省四星级标准。组织做好市、区(市)两级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评估、验收,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市)创建五星级标杆城区。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打造不少于100个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开展案例巡讲和现场观摩活动,深入推进场景应用。出台《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奖补资金实施细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问效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专项活动,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发掘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制定热点清单,推动问题解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年度评估评价、复核验收等工作中,邀请市民参与、监督。积极争创省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宣传展示中心,宣传推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争当胶东经济圈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联盟轮值城市。

5.深化智慧社区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规模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累计建成智慧社区不少于400个,力争各区(市)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50%、成长型智慧社区建成率达到5%,标杆型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突破。探索开展社区“微”服务,在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等方面打造用得上、接地气的智慧社区。依托智慧社区一件事建设,完善市级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区(市)级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层面全覆盖,并与市、区(市)两级城市云脑互联互通。开展“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提升行动”,加强供需双方对接合作,精准服务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未来街区建设,打造“1+N”的未来街区示范体系。

6.深化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推动市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组织各部门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改革清单、场景清单,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行业标杆。加快西海岸新区、城阳区智慧养老场景试点,深入开展国家数字家庭试点及数字乡村建设。

二、全面推进治理数字化

7.推进“数字机关”建设。加快“山东通”推广应用,持续拓展“山东通”覆盖范围,多形式开展“山东通”培训。推动各级党政机关非涉密业务系统全面接入“山东通”。充分利用平台公共组件服务能力,重点接入政务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系统,创新打造20个以上多跨服务场景。加强“山东通”上架应用监管,及时清理下架使用频次低、存有安全隐患的应用系统,推动各级各部门做好接入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及密码应用评估整改等安全管理工作。打造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运行、协同化联动、智慧化监管和便捷化体验的数字机关建设体系,全面推广20个机关运转高频应用,推动梳理数字机关业务事项不少于4000项,打造不少于12个机关协同业务事项“一件事”。加快推进“数字组工”“数字统战”“数字人大”“数字政协”“数字法院”“数字检察”“数字司法”“数字审计”建设,打造一批数字机关典型案例。高质量完成国家电子公文归档试点。

8.推进高标准城市云脑平台建设。实施标准规范完善、能力融合提升、重点领域赋能等专项行动。制定城市云脑通用服务能力管理制度。强化城市云脑共性支撑,提升全域感知能力、融合分析能力、快速赋能能力,新增各类资源总量不少于1000项。拓展平台业务领域覆盖范围,实现对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重点领域工作的有效支撑,持续打造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综合应用。持续完善区(市)城市云脑,推动城市云脑应用向基层延伸覆盖,实现与智慧社区等服务体系有序衔接。开展城市云脑创新大赛,推动“一地创新、全市复用”。提升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UCS)效能,推动强制性组件在系统建设中的全面应用,梳理并推广应用可共享的优秀组件,实现数字资源申请审核“统一入口、统一出口”。基于城市云脑打造领导驾驶舱,加强经济社会运行监测预警。加强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推进一体化协同联动能力建设,实现态势运行类数据指标标准统一、同步更新。探索完善“城市云脑”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城市云脑会客厅展示能级,增强会客厅的时效性、互动性和科技性。

9.推进“空天地网”立体化管理推动无人机与城市治理场景有机结合,建设全市“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和全自动无人机机场,构建全市低空自动感知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构筑上下协同、空地一体、智慧高效的创新型低空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物联感知体系,部署市级物联感知共享平台,统筹物联感知设施建设和接入,逐步实现各类物联网感知终端规范连接、统一接入、标准管理,拓展物联感知应用,进一步夯实城市物联感知基础底座,以物联推动数联、智联,赋能全市智慧化应用体系建设。研究探索低空数据、视频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深度融合利用的“空天地网”立体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构筑新型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10.推进视频资源开发利用。推进视频资源“一网智享”,建设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深化视频资源实时分析治理,提升汇聚视频资源的可用性。结合城市治理、防汛抗旱、环境监测、应急处置等场景,深入挖掘视频资源价值,积极探索实时监测、快速预警、前瞻分析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

11.推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数据治理,推动部门通过“山东通”规范开展行政检查,实现监管数据实时向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汇聚。推进“信用”平台数据与“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融合互补,实现数据数量、质量双提升。助力政府新型监管,探索挖掘历史检查结果信息与企业经营运行趋势的内在关联,为行业精准监管提供支撑。创新信用修复主动告知服务,探索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机制,提升信用修复主动服务水平。加大对市级重点企业信用跟踪,实施信用监管预警,引导企业及时改善信用状况。

三、加速推进数据价值化

12.开展数基行动。健全数据管理机制,深化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一体化,推动海洋、交通、工业等行业数据平台与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管理。

13.开展数链行动。成完整“政策链”,积极争取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落地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研究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构建高效“数据链”,推动数据全流程一体化治理,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培育应用“创新链”。遴选一批数据要素标杆企业和“数字实验室”,推动行业数据挖掘利用。打造生态“供应链”,探索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源利用新模式,培育一批数据商以及数据集成、合规认证、数据托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14.开展数效行动。开展数据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公共数据管理能力分类分级标准。加强数据清单化管理,规范公共数据对外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数据开放广泛性、精准性、高效性和规范性,重点推动水气热、公共交通等公共数据扩面提质在交通出行、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广复用不少于20个应用场景,力争形成不少于100个具有影响力的数据创新应用成果,打造“数赋百景”应用生态。

15.开展数融行动。加快“公共数据运营一个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实现突破,构建数据规则体系和市场运营体系,推动金融、商贸、海洋、工业、交通、医疗、文旅等领域数据有序流通和融合应用。加快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转型升级。

16.开展数信行动。建成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1+N”目录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强化标准和规范建设,研究形成数据存储、质量规范、接口调用、回流标准等整套信用工作操作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应归尽归”,“双公示”合规率、及时率不低于98%。完善政务数据中台服务功能,挖掘涉企信用信息社会价值,以多维信用“画像”助力解决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加强社会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探索在停车、医疗等代表性场景推动建设“先享后付”新业态。

四、全面提升数字支撑能力

17.提升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强化微服务、云原生等技术应用,健全覆盖平台、数据、应用等各层级的全栈服务体系,优化数字政府“一朵云”服务能力。做好政务云新老平台平滑迁移,积极探索上云系统运行全链路可视化监测机制和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加强国产软硬件、云加密等技术设施应用,推动云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

18.提升政务网络承载能力。全面优化升级政务外网局域网,深入推进政务外网“一网多平面”应用,进一步提升政务外网运维保障水平。按照省统一部署做好政务云网区域骨干(青岛)节点建设,利用骨干节点优化我市政务云网部署架构,积极推动胶东地区网络高速互联、信息快速交互,拓展跨区域融合应用。积极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应用,配合省直部门做好非涉密业务专网整合迁移,增强数字政府建设的网络支撑保障能力。

19.提升政务系统安全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分级分类、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落实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工作制度,拓展优化安全运营模式,提升网络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流程化、工具化水平。加强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安全以及基于零信任框架的网络安全体系研究,完善终端准入管控,不断推动网络安全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范转变。

20.提升数据中心算力支撑能力。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创建工程,争创省级新型数据中心不少于7个,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4.5万个。加快发展边缘数据中心,统筹推进光传送网(OTN)光接入终端在边缘数据中心和重点领域覆盖,打造城市内部1毫秒时延圈,推动重点场所边缘算力网络通达率达到60%。主动融入“2+5+N”的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发挥直联点优势,统筹推动在用数据中心算力算效提升与云服务模式升级,鼓励数据中心围绕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打造示范型算力赋能应用,推进平台型(PaaS)和定制应用型(SaaS)云服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开展数据中心奖补工作,推动数据中心特色化发展。统筹开展“千兆城市”创建、移动物联网应用推广等系列活动。

五、持续强化综合保障

21.强化统筹推进。在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1+3+N”工作体系,持续加强规划、项目、数字能力统筹。加强规划统筹,出台《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青岛市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强化建设评估、督导、考核,确保改革任务尽快落地见效。加强项目统筹,强化政务信息系统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政务信息系统项目运维服务绩效评价。加强数字能力统筹,持续推进全市政务云网、数据、算法、物联感知、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共性平台统建和服务能力汇聚,为各级各部门个性化开发和具体场景建设提供一门式和定制化服务支撑,实现从“数聚”向“智变”迭代。

22.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安排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大数据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和履职能力。成立“数字青岛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机制。培育一批智慧城市领军人才,推行“政务数据首席代表”制度。推动数据要素与人才要素有机结合、数据应用与人才培养双向联合、数据运营与人才队伍深度融合,探索建设政校企一体、产学研协同的数据要素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化、产业化、数字化人才队伍。

23.强化考核评估。完善数字青岛、数字政府建设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积极配合督查部门开展重点工作任务督查,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示范引领,积极选树一批标杆单位和典型应用,向上级部门推荐推广。

24.强化宣传推广。广泛宣传数字化转型新理念、新做法,总结推广一批做法经验、典型模式,组织开展“区市局长谈变革”“大数据进社区、进校园”“媒体看数字青岛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城市云脑创新应用大赛等赛事平台作用,积极落地转化涌现出的好应用、好场景。举办第三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积极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高端峰会品牌。全面提升城市云脑会客厅品牌影响力,打造不少于30场主题类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