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1-05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与疫情反复交织、减税降费与收支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了财政运行的平稳和韧性,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壮大财政资金池,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一)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29亿元,增长9.1%,反映出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稳中向好;税收占比74.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反映出财政运行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二)政府债券促投资、稳增长。发行新增政府债券520亿元,有力支持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及民生领域221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4278亿元。

(三)创投基金跃上千亿层级。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创母基金、国有资本股权制基金“立体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我市政府引导基金综合排名由2020年全国第12位升至第6位。2021年新增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规模320亿元,累计参股基金规模达到1286亿元,直接投资项目830余个,90%以上为“四新经济”项目,80余个项目入选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榜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聚焦群众获得感,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

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123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4%,促进各项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一)支持稳就业、保就业。为8.9万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3.95亿元,为5.1万户创业实体发放创业补贴9.86亿元;为5.3万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住房等补贴4.2亿元;投入3亿元开展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28万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1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二)支持保障疫情防控、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统筹安排12.62亿元支持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投入8.5亿元用于医院运行补助及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等;投入1.2亿元新建3个核酸检测基地,改造18个医院发热门诊和重症病区;统筹21.3亿元,支持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备用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三)支持提升城乡环境、改善居住品质。统筹210亿元以上支持城乡建设和环境提升,支持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转场运营,环湾路-长沙路立交建成通车,30条未贯通道路打通;支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6个,启动棚户区改造1.4万套(户),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062套,开工既有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32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3处,完成11个山头公园整治提升和49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建健身场地和设施50处,新增城市供热配套面积97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四)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市级财政“三农”资金投入较上年增长8.2%。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2亿元,重点支持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获全省考核第一名。投入13亿元实施黄水东调、中小流域治理等水利项目。为50余万农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种粮补贴6亿元。为2.4万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扶贫特惠险。支持新建42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489个村公益性设施项目,扶持110个村庄壮大集体经济。

(五)支持促进公共服务补短板。统筹22.6亿元支持10件32项市办实事全面完成教育方面,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50所;改善215所农村中小学食堂,提高学生午餐质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培育蓝领群体。养老方面,连续第17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8元;支持建成40个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保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左右。

三、打好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纾困发展

(一)减税降费公平普惠。在前两年新增减税降费620亿元的基础上,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131.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00万户以上。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减免增值税政策减税19.2亿元,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政策减税12.8亿元,落实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政策减税8.4亿元,落实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减税3.4亿元。将制造业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减免企业所得税34.5亿元;降低26.6万户企业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降费11.9亿元。

(二)惠企资金大幅增长。强化财政导向作用,累计出台188条政策措施,支持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资金30.2亿元,增长17%,支持企业比重由56%提高到81%;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1.5倍,拨付企业技改补贴7.7亿元,增长46.5%,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6%,制造业投资增长24.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0.5%

(三)帮助企业融资增信。设立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转贷“引导金”,累计为3167户(次)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79亿元。设立银行机构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加大小微贷款投放,为银行机构计提风险补偿金,用于不良贷款置换;设立激励贷款增长“奖励金”,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补充融资再担保机构“资本金”,放大融资担保倍数。2021年,我市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4%和33.6%。

(四)加力支持外贸出口。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优惠利率贷款补贴等政策,助力5000多户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开拓国际市场;累计为1.5万户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396.34亿元,减轻了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带动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跨越8000亿元台阶,达到8498亿元。

四、用好改革关键招,让公共财政提质增效

(一)在资金安排上,突出系统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八大发展战略,“重构式”整合资金和政策,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2021年投向重大战略领域的专项资金占比超过70%。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对市直部门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按不低于15%的比例压减,专项业务费按上年预算的10%压减,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按不低于上年预算的30%压减。

(二)在资金保障上,突出兜底性。加大财力下沉基层力度,市财政共下达区市转移支付资金217.37亿元,同比增长10.9%,切实增强基层“三保”能力。从44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中,拿出368.7亿元转贷给区市,比重达83.2%,优先保障区市公益性项目建设。

(三)在资金拨付上,突出效率性。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等28项资金列入直达范围。2021年我市共收到财政部下达的直达资金48.3亿元,分配下达进度100%,惠及全市1.29万户企业和151万名群众。

(四)在资金使用上,突出循环性。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对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项目,变财政无偿拨款为财政股权投资,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在新能源山东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新药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首创“人才金”模式,创新收益分配、容错量化、以资选才等机制,畅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链”与“资本链”。

(五)在资金管理上,突出绩效性。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组织95个市级预算部门全面编制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2316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实施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双监控”,及时收回无效低效资金;绩效评价首次全面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构建起涵盖部门整体支出、项目支出和政府债务等专项领域的绩效评价新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