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要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2-2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市财政局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政策导向,积极做大财政收入、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三个资金池”,努力确保重大战略支出、基本民生支出、市级可用资金“三个只增不减”,系统提升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项政策效能”,强化风险防控、资金监管“四项措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财政力量。

一、壮大财政资金池,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汇聚财政收入、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三大“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促进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争取2022年财政收入增长5.5%左右,突破1400亿元。巩固、培植、引进、壮大税源,重点提高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税收贡献度;创新招商项目税收评估和税源筹划机制,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二)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力争2022年全市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00亿元以上,增幅高于全国,拉动项目投资4000亿元左右;再融资债券额度不低于100亿元,偿还到期债务,腾出更多财力。发挥市、区两级专项债工作专班领导协调作用,确保债券早发行、早拨付、早见效,拉动投资有效增长。

(三)做强千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矩阵。全方位构建总规模千亿级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创母基金、国有资本股权制基金“立体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年内新设基金规模200亿元以上。做响创投风投中心城市,办好2022年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加大基金与项目对接力度,争取参股基金全年投资青岛“四新经济”项目30亿元以上。发挥“资本公共平台”作用,力争引入优质企业5家以上,努力拓宽税源。

二、提高支出强度,保障全市重大战略实施

强化资源统筹,努力确保重大战略支出、基本民生支出、市级可用资金“三个只增不减”。

(一)集中发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采用“资本金+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组合,统筹资金1000亿元以上支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旧城旧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统筹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80亿元,集中支持基础设施“七网”建设,推动资金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集中。

(二)牢牢把握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探索建立民生支出清单制度,全市民生支出稳定在1100亿元以上,占比70%左右。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制度创新集中财力办大事。调整现行市与区(市)财政体制,逐步缩小区(市)间的财力差距;调整完善市与区(市)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管理体制,统筹设立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高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

三、加强政策集成,着力稳定经济基本盘

打好政策“组合拳”,系统提升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项政策效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宏观政策。落实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50亿元以上,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二)微观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创新供给,统筹资金100亿元以上支持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现代金融、航运贸易等重点产业发展。强化财金联动,通过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转贷引导金、银行机构贷款风险补偿金、补充融资再担保机构资本金、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奖励金等,引导金融“活水”注入市场主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转贷资金30亿元以上、融资担保业务额70亿元以上,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将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提高到40%以上,惠及企业2000余家。拓展“青岛政策通”平台覆盖面,为超2500家企业兑现资金20亿元以上,实现惠企政策查询、申报、审批、兑现“全程网办”。

(三)结构政策。统筹资金25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技术改造、节能改造、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探索建立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及林业、湿地、水源地、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补偿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公共建筑品质。

(四)科技政策。安排40亿元以上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其中安排4.5亿元支持实施“沃土计划”,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统筹3.8亿元重点支持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研院(青岛)、高端轴承青岛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7000户企业减免税额60亿元。

(五)改革开放政策。积极争取青岛前湾港成为北方首个启运港退税政策的离境港,推动空港综合保税区尽快获批,进一步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引进研发创新总部、进出口贸易总部、金融总部。争取全年为企业出口退税、留抵退税300亿元以上,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六)区域政策。在用好财政体制优惠政策的同时,各安排1亿元支持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给予平度市10亿元和莱西市8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进一步缩小区(市)间财力差距。支持农村区域优先发展,完善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7%以上。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作用,为“三农”主体提供18亿元以上贷款支持。

(七)社会政策。统筹22.6亿元支持办好16件市办实事。安排26亿元以上支持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安排30亿元以上为100万参保居民发放养老金,继续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城乡低保对象、孤儿、重点困境儿童等9.2万名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高8%以上。安排8.5亿元支持全市创设3.7万个以上城乡公益性岗位。用好中央奖补资金,支持新建改建及盘活4.5万套租赁型住房。统筹资金30亿元以上,支持新开工改造318个老旧小区,同比增长40%以上。安排4.5亿元支持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安排2.6亿元支持整治提升60个山头公园。

四、强化风险防控、资金监管,确保财政可持续

强化底线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统筹发展与安全,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统筹300亿元以上,从转移支付和库款调度等方面强化对区(市)的支持,确保基层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从争取的新增政府债券额度中拿出80%以上,优先保障区(市)重点项目建设。

(二)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健全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增债务限额分配与债务风险挂钩、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等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深化财政领域高水平制度创新。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健全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加快实施“拨改投”改革,支持新能源山东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新药研发、超算运维等。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实现市级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全覆盖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突破,开展成本绩效管理试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一步完善40亿元左右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使用和监管全过程管理体系,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实落地。

(四)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严格规范财政行政执法,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入推进财政资金和公积金领域清廉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在全市清廉建设中的先行先导作用,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管控,推动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