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运营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8-22
字体大小: 打印

 

电动自行车使用方便,停车便利,作为短途出行工具,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保有量也在持续上升,但因使用管理不当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飞线充电”容易引发火灾,给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自2022年8月以来,青岛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治理,西海岸新区按照市级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安排,调动公安、执法、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开展飞线充电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居住小区等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从根源上解决市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561处2405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其中,今年以来新建31处285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位。

一、深入剖析问题成因,研究对策标本兼治

为全面做好飞线充电问题治理,西海岸新区成立了飞线充电问题整治专班,专项负责飞线充电问题排查整治,协调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专班由区住建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和镇街参与,一方面,由属地镇街物业管理部门展开排查,发放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告知书,联合公安、执法等部门展开专项整治行动,迅速打开局面,实现飞线充电问题即查即改,做好后续动态巡查整改。另一方面,加快推动自行车充电时设施建设,疏堵结合,解决居民充电固有难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走进一线,深入探讨了“建多少、谁来建、怎么建”三个问题,确定了“以需求为导向,业主自主选择,以规范为准则”的整体建设思路。

二、分类制定建设计划,规范设施建设流程

经过前期调研,部分小区已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将剩余未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小区分为新建、既有两类,其中既有小区又分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内和计划外,以此专门制定建设计划。一是新建居住小区结合建筑面积、人口容量等指标合理规划充电场所(棚)比例及充电位数量,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同步设计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二是纳入老旧小区整治计划的175个既有小区,由区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牵头,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作为必选内容同步实施,以政府出资为主、业主出资为辅助联合建设。三是未纳入老旧小区整治计划的既有小区,由属地镇街牵头,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委托充电专营单位建设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有条件的小区可由社区采取集体收益补贴的方式建设运营。

三、提升新区住房品质,高标准建设充电场所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质量,西海岸新区结合上级相关政策文件,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一是2022年9月份,区住建局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建高品质住宅项目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在滨海大道两侧500米范围、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高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主要区域试行新建居住小区不低于15辆/百户的自行车停车场所(棚)标准建设(部分回迁安置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位实际配置比例达到40辆/百户)。充电基础设施设计须满足《青岛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设计导则(试行)》等对建筑基材、监控、消防、照明等设备的配备要求。二是2022年10月份,区住建局印发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飞线充电专项整治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实施流程》,明确了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实施流程。三是研究推广高层建筑电梯电动车阻车系”,实现电动自行车上楼智能识别阻拦。目前全区93个小区、1805部电梯已安装了电梯电动自行阻拦系统此外,区市场监管局不定期对在售电动自行车充电器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市面流通的充电设备达标。

四、加强充电设备管理,提高运营维护质量

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成后,建设单位根据投资情况及前期签订的协议将充电场所及设备交由物业公司、专营单位或由其共同运营维护。一是要求充电运营方在显著位置张贴使用说明、收费标准、安全警示信息、故障维修联系人等必要宣传信息,方面居民使用。二是充电棚设置专用监控设备,接入小区物业监控室,物业值班人员实时掌握棚内设备状况,同时充电棚配备足量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应对火灾等突发状况。三是充电设备运营单位定期维护、维修、保养充电设施及设备,对充电设备的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四是有条件的小区通过广告收益等方式缩短投资回收周期,提高运营服务质量。此外,区级行业部门督导镇街组织社区、物业企业,联合公安、执法等部门,继续在全区加强飞线充电问题动态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治,开展飞线充电“回头看”,引导居民逐步形成电动自行车定点存放、定点充电的使用习惯。近一年,全区飞线充电事件由2022年全年的3246起,降低至2023年(截至8月份)的723起,事件数量降低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