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10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加速建设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5-26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工作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及市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我市持续聚焦市民关注的学校、医院、景区、园区、商圈等区域“行人过路难”问题,计划推进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0处,减少道路节点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市民过街将更加安全、顺畅。

截至目前,市北区浮岛公园天桥、妇幼医院天桥、崂山区浮山小学地道、海洋大学古镇口校区地道等6处过街设施相继开工,西海岸新区山科大地道、即墨一中地道等4处续建项目稳步推进。其中,妇幼医院天桥、辽阳西路劲松八路地道已具备通行条件浮岛公园天桥将于5月底投入使用极地海洋世界地道完成招标,准备进场施工。

虽然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项目的施工难度不算大,但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实践。比如,市北区沧口路李村路人行天桥、崂山区东海东路极地海洋世界地下通道分别位于中山路片区、前海景区,节假日、旅游季人流车流密集,行人通过地面信号过街乘坐公共交通、来往景区与停车场间,极易造成拥堵且行走不便;海尔路劲松八路人行天桥跨越城市主干路,海尔路道路宽、车流大、车速快,道路两侧分别是金家岭商务区、国信体育中心,上下班通勤人员斑马线过路等待时间较长,有时还需二次过路,极为不便。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行人可直接过路、无需等待交通信号,避免人车争抢道路,减少路口人员聚集,还可实现与道路两侧慢行步道有机结合,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

一座座崭新的天桥、一个个畅通无阻的人行通道,在为市民出行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让城市“脉络”更畅通的同时,还为城市空间增添了美感。在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我市还坚持自然和谐,力求与周边建筑、道路空间风格相融,展现适用、便利、美观的设计理念。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今年年初正式投用的西海岸新区江山路静江路人行天桥会变身“网红打卡地”项目创造性地将LED光电玻璃、全息互动投影、音效反馈等相互融合,运用科技和艺术化手段使其成为“声光电”一体的高科技景观天桥。护栏两侧的LED光电玻璃白天与普通玻璃无异,夜间却可播放文字、影像,提升亮化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多彩亮化景观的同时,能够在桥面步道互动参与“漫步海滩”“沉浸花海”“绿茵赛场”等投影娱乐项目。

下一步,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将持续响应“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求,确保今年实施的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重要节点人车分流、保障行人安全过街进一步优化我市慢行交通条件、完善绿色出行体系,逐一化解群众出行的堵点、难点,不断增强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